中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记者费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2分报道,钢铁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一触即发。7月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钢企产量、能耗、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的指标作出硬性规定。中国钢铁市场格局将有哪些变动?中小钢铁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最近几天,山东傅山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荣均和辽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解威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一切都缘于工信部12号发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新出台的《规范条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这意味着百万吨的年产量成为钢企准入门槛的“生死线”。兰格钢铁分析师徐立指出,按实际已发生年度的粗钢产量为标准,就是为了防止企业为达到条件而单纯追求规模扩张:
徐立:以前企业为了摆脱被淘汰的命运,部分钢铁企业开始与国家规定的淘汰标准“竞赛”,国家规定高炉的标准是300立方米,那么企业就拆除旧炉子,上超过300立方米的高炉,最终结果是这部分产能得不到淘汰,反而增加了产能。这次规范条件与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底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是有机结合的,将解决企业与国家淘汰标准竞争的问题。
此外,《条件》还规定了具体的排放标准。钢铁咨询机构“我的钢铁”资讯总监徐向春指出,和以往新建项目的核准、审批或行政许可不同,此次发布的《文件》是对现有钢铁工业实施全口径的行业管理。
徐向春:它把以前分散于不同部门出台的不同的文件综合在一起,从环保的角度、从能源消耗的角度,从技术装备在对商品行业土地的审批、环保的监测、银行对于钢铁项目信贷等等,把这些都统一在一起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文件。
徐向春介绍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0多家会员基本上占据了80%的产量。而剩下的数百家中小钢厂都难以达到《规范条件》所规定的标准,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徐向春:根据我们的了解,100万吨以下的企业它所占的产量的比重大概是百分之十几这么一个水平,也就相当于有五六千万吨产能的企业不符合这个条件。从企业的数量来说,应该有个二三百家左右。如果从工艺装备水平,是按照2005年7月以后1000立方米的高炉标准来进行划分的话,那恐怕就有相当多的在生产规模符合100万吨的范围的企业,但是它的装备水平可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这部分企业占的产量的比重恐怕有百分之三四十,这个影响会比较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