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地产评论
真假空置莫衷一是
□本报记者 林喆
每当我们看到城市里很多楼盘的窗户在夜晚漆黑一片时,都会感慨房屋空置率是何其的高。但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究竟有多高,谁都没有权威的数据,分析人士因此也无从下手。
不久前,有媒体称中国660多个城市现有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6540万套,足够2亿人居住,似乎为此找到了答案。不过,国家电网随后发出澄清,其数据仅为电力统计,作为判断空置房的依据会有很大误差,令空置问题再度成谜。
通俗地说,空置房是指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房子。根据住建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空置房是指竣工一年之后没有实现销售的房子。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过全国新房空置面积的数据,但自2009年伊始,这一数据被“指数”所代替,公众便只能了解空置面积的增减,无从获悉更具体的空置情况。
最近公布的空置面积数据截至2008年12月。那时,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9069万平方米。随后,空置面积有所减少。从2010年开始,全国商品房空置指数逐月提高。到今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指数为104.65,比5月份提高1.17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06点。以此推断,目前,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并不低,基本上维持在1.6亿平方米以上。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亿平方米,空置率接近20%。
如果以竣工一年以上未销售的商品房作为空置房的依据,那么,1.6亿平方米以上的空置房,主要源自供应结构的问题。即开发商提供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能对接。其中包括定价过高、需求错位、房屋质量低、户型结构差等种种因素。
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项目后期的产品往往是高端产品,被赋予较大的市场价值。在房地产市场火爆时,多数项目的定位会日益高端化,脱离普通百姓的承受力。2009年,房地产市场异常景气,导致开发商在项目开发时,不断提高档次和客群定位。市场在调控中趋冷后,供求错位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商品房空置现象便日益突出。
如果将空置概念扩大,将已销售但长期不居住的房屋也纳入空置房的统计,那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个人拥有多套住宅屡见不鲜。其中,相当比例的房产拥有者仅仅出于投机需要,囤积住房,并任其空置,待房价上涨后赚取价差。另外一些改善型房产拥有者住上了新房,但舍不得出租旧房,或者嫌出租麻烦。这两种情形也导致空置率高企。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大迁移过程中,除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外,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规模也较大,其中不乏举家迁移的情形。这些迁移的人口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后,由于逢年过节还要返回故乡,因此原居住地的住房不大可能出售和出租,而又长期无人居住。
因此,我国住房高空置的问题,有一些是市场的原因,还有一些是我国目前社会变迁中的正常现象。对于供应结构和投机导致的空置问题,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调控。空置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与目前倡导的低碳经济背道而驰,政府也应该出台针对性的政策,鼓励空置房用于出售或出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