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贸易顺差再创新高。本周二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数据似乎让对于出口表示担忧的人士稍稍松了一口气。贸易顺差达到了352.39亿美元,再度创下月度贸易顺差的历史高点。
虽然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顺差再创新高说明出口领域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是很大,渤海证券分析师周喜就认为,出口领域较普遍预期更具弹性。许多中国出口为日常必需用品,对经济周期并不敏感。
但是,有更多的观点则认为,出口形势远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好,顺差高企不仅仅是因为订单减少还没有真正开始,更主要的原因是进口增长开始迅速放缓。而这恰恰是国内经济开始放缓的迹象,表明经济开始缓慢步入了寒冬。
进口迅速下滑显示内需不足
出口企业利润率不断降低,似乎已经很难支持“贸易顺差高居不下是因为出口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判断。专家们认为,最近几个月推动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则是进口迅速下滑。
海关统计显示,10月出口1283.3亿美元,9月出口为1364亿美元;另外,10月进口仅930.9亿美元,9月进口1071亿美元。
“进口掉的太猛了。”在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看来,这与国内经济下滑、内需疲弱有关系。他估计这种回落的趋势短期仍会继续。
受内需放缓和外需放缓影响,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同时回落,但是进口增速回落更快。10月出口增速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而进口增速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
因国内需求减弱,中国10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回落。PPI增长6.6%,增速明显低于9月份的9.1%。CPI增速则从上个月的4.6%跌落至4.0%。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贸易顺差创新高只是表面想象,正是因为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国内需求大幅萎缩,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才导致进口相比出口下来的更快,出现不断创新高的局面。“而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也往往出现在经济开始步入寒秋之时。”
进口增速的下滑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出口增长状况依然比较良好。“我们可以看到当月的贸易顺差仍然居于高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很担心,如过后几个月的贸易顺差不能处于非常高的位置,贸易对于全年的GDP增长贡献将可能不再是正值。
未来政策还将继续推动出口
多数专家不看好未来的出口形势。他们在接受采访时都一再强调,出口仍然面临着快速下行的压力。政府应该尽可能快速地推出一些有利于出口企业度过寒冬的措施。
此前,在出口退税不断回调之时,就有专家表示,与其用出口退税的措施来补贴出口企业,还不如让人民币汇率贬值。出口退税不仅给政府造成财政负担,也可能让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国外遭遇反倾销抵制。而且,获得退税补贴的企业也十分有限。与此相比,人民币贬值无疑是成本最小、惠及面最广的补贴出口部门的手段。
目前,这一建议似乎即将被决策层所采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周一参加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期间时表示,“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推动出口,以及维持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的可能性。”
对于周小川的这番言论,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曲凤杰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政府给出口企业的一个良好信号,但是,她认为,不可能真正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这与我们目前的大环境也不相符合。在她看来,出口回调仍是短期内可能被采取的最佳措施。
再次回调出口退税推动出口
就在记者准备截稿时,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
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会议决定,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
根据国内生产消费及国际市场变化,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
财政部上个月刚刚宣布,自11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玩具和机械的出口退税率上调至5%—17%。(记者吕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