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从国际上看,次贷危机深度扩散,基础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大大增加了。从国内来看,2008年接连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侵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加大,煤电油运供应紧张,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经济下行趋势显现。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
看到这些困难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面临的困难看得清楚、充分,才会对形势、大局有一个清醒、科学、正确的判断,也才会作好应对困难的充分准备,把克服困难的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有效。我们经常讲"知难而进","知难"是"进"的前提,"进"是"知难"的目的。但"知难"是否一定能"进",还要看有没有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畏难不前、知难而退这种情况也是有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小的困难,丧失信心,只能被困难吓倒;最大的困难,坚定信心,就能把困难战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还少吗?战胜这些困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缺乏坚定的信心。
尽管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少,但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流、本质和趋势是健康、向上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我国市场空间广阔,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大,消化问题的能力也强,完全可以靠自身的努力化解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开放度已经很高,但我们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世界经济趋缓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事实说明,我们可以在世界经济下滑的环境中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主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抗风险、抗波动和调节能力都有极大提升。这些,都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条件。
困难、矛盾和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和对策的客观要求。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信贷规模控制,股市直接融资缩减,原材料价格上涨,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显著增加,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又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凸现了调整、转型、创新的紧迫性。这些深层次矛盾,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的时候往往暴露得并不那么充分,而在经济发展出现困难的时候则会显得十分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正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得时机。把困难作为机遇来认识,把调整、转型、创新作为最突出和紧迫的任务,把更多的注意力落实到科学发展观上,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到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上来,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增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这是我们面对困难的正确选择。用这样的观点来对待困难,我们不仅能增强信心,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信心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信心,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信心。对发展预期、发展前景作出悲观结论,这比困难本身更加可怕。越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这对战胜困难尤为重要。今年年初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都是及时的、正确的。我们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有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变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蒋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