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营银行热到担保公司热,长三角活跃的民间资本一直在寻找“阳光化”的道路,只不过这两个途径无法给庞大的民间资本大展身手的舞台。近期在江浙沪掀起的小额贷款公司热潮,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长三角金融期待“上岸”的冲动。
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在浙江火爆的申办大潮,还是在江苏已经试行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期待的,依然是还不明朗的“银行牌照”。负有支持中小企业和整合民间资本双重功能的小额贷款公司,依然是民间金融“戴着镣铐跳舞”的一次尝试,而他们期待的,是更多“出轨”的可能。
牌照之惑 小额贷款公司的远期目标
根据试点期间的政策,江浙两省的试点方案所确定的试点数额有限。由于名额有限,争夺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据了解,在浙江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个牌照30人抢”的现象。在温州,参与争夺的除了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外,大量的制造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也加入其中,甚至出现了20家担保公司联合介入小额贷款公司申办的现象。
实际上,与民间借贷最高年息在正规金融机构10倍以上的收益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被限制在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并且还有贷款管理成本高、监管严、盈利空间不大等特点。不过在民间资本的圈子里,争取到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为民间借贷提供合法化途径只是现阶段的目标,更关键的是,拥有了这个“壳”,就有了取得银行牌照转制为银行的可能性。
这一点,江苏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都明确表示,目标是成为首批村镇银行。
“可能不赚钱,也可能微亏,但是我们非常看好小额贷款公司的前景,下一步就是村镇银行。”丹阳天工惠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双忠说。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大厅风格类似于银行的营业厅,分为多个窗口,不少当地人称其为“银行”。私下里,尹双忠也被称做“尹行长”。
兴化永泰诚小额贷款公司执行董事魏万贵也表示,目前对投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收益。“但我们看中的是长远目标,就是在得到广大农户的信任的基础上,将来成功转型为村镇银行。”
事实上,央行和银监会5月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已经包括: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规范改造为村镇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