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手里拿的这个小瓶子就是县里农科所推荐的新型的生物杀虫药,既科学又方便,而且在价格上也非常低廉,一亩地用一瓶半即可,同时记者还发现,玉米在种植时用宽窄行,宽行解决通风道,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通风透光了,杆子就硬了,病害就减少了。
夏粮收购点张贴的国家惠农政策
农民与合作社签订的水稻种植合同
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紧接着一场特大地震,让很多人都担心,今年的粮食收成会不会受影响?农业部刚刚公布的夏粮生产数字,打破了这个担心,全国夏粮今年总产达到2408亿斤,增产61亿斤,比上年增长2.6%,首次实现夏粮连续五年增产,大灾之年,为什么还能丰收?我们的记者在河南、吉林、江苏、北京等地调查时发现,科学种田,科技创新,种粮方式的变化给农民上了一道保险,先到产粮大省河南去看看。
小麦玉米科学搭配,增产增效的新种植模式使河南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王学洲是河南省浚县巨桥镇刘寨村的村民,他今年收完小麦后,种植了20亩的玉米,在他的玉米地里记者看到,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王学洲在地里不断穿梭忙碌着,而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他手里不断晃动的一只不大的白色塑料瓶。
记者:“你撒的是什么?”
村民王学洲:“我撒的是呋喃丹。”
记者:“做什么用的?”
村民王学洲:“主要治玉米后期的蚜虫。”
这么小的瓶子,这么大的玉米地,记者原以为他手里的瓶子撒不了多大的面子,而王学洲的回答让记者感到吃惊。
记者:“一亩地大概用多少?”
村民王学洲:“一亩地就是一瓶半。”
王学洲告诉记者,以前既使在夏季,治虫也必须要使用喷雾器,费工费力。
村民王学洲:“天热使用喷雾器人容易中毒,另外面积大了治虫效果不好。”
现在县里农科所推荐这种新型的生物杀虫药,既科学又方便,而且在价格上也非常低廉。
记者:“一亩地大概费用是多少?”
村民王学洲:“就是四元钱。”
王学洲还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不但治虫科学化了,而且自己地里一年里轮作的小麦和玉米,农科所想出的办法,也让他怎么也想不到。
村民王学洲:“以前我们就是听广告,广告上说哪个品种一好,他们说是怎么好,但是最后,有的不抗病,有的是不抗倒伏。”
河南省的农作物一年两熟,一年中轮种小麦和玉米,在最近两年,王学洲越来越多的听到了这样的一个名词,叫做玉米小麦高效品种搭配种植。
村民王学洲:“小麦不倒伏,它能跟玉米错开时间。”
按照传统的种粮观念,如果小麦和玉米两个品种都高产,那么轮种两季加到一起全年的收成也应该很高,但河南省的科研部门在研究中却发现,有些地方虽然轮流种了两个优质高产的品种,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全年的粮食总产却往往并不高,因此,他们提出了小麦玉米科学搭配,增产增效的新种植模式,这真能换回好收成吗?
在河南的农业大学,李潮海这样告诉记者。
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李潮海:“两个作物是种在一块地上的,但是过去研究技术的时候是割裂开研究,它不利于全年两个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均衡增产。”
据了解,河南省在地里位置上南北纬度夸度大,全省的关照时间也极不均衡,对农作物的成熟期影响很大。
李潮海:“像豫北这个地方,积温比较少,年平均温度比较低,小麦要种的早一点,玉米就要种植生物期偏短一点的,尤其是后期灌浆速度,比较快一点的这样的品种。”
有了科学的搭配种植模式,那么搭配以后的品种又将如何提高它的产量?程相文,浚县农科所所长,我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专家,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被誉为种子界“种子加速器”。
浚县农科所所长程相文:“每亩地都是种两千多株,很稀吧,当时又不知道病虫害的防止,肥料使用办法,都是粗放的。”
村民王学洲:“以前施肥一炮轰,就是撒施,往里撒。”
一炮轰式的粗放式的种植,不但使肥料得不到高效的利用,而且也使玉米很难提高产量,程相文认为,要提高玉米的单产,除了要有优良的种子,引导农民精耕细作以外,一定要增加种植密度。
村民王学洲:“以前每亩种植3700株到3600株,现在4500株到4400株。”
密度增加了,那么高密度的种植又如何解决通风和光照的问题?在浚县记者看到,所有的玉米在种植上它的行距都是不相等的,这是为什么?
程相文:“用宽窄行,宽行解决通风道,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通风透光了,杆子就硬了,病害就减少了。”
王学洲按照县农科所提供的小麦和玉米搭配品种种植已两年了,粮食全年增产了许多。
村民王学洲:“这就是我今天收的小麦,今年收了两万多斤,比去年多收了3千多斤。”
不但小麦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去年玉米的亩产也达到了1500斤,比过去增加了近一半。
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李潮海:“通过品种的有效组合使全省北部中部南部它的光热资源都能够充分的利用,从这个角度我们来挖掘全省两熟(作物)的生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