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达到50家,年底将增至100家;2007年3月挂牌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达到37000个,成为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络;2007年12月在湖北开业的首家外资村镇银行的汇丰银行,今年又在重庆、福建等地农村布局;前些年将一些网点撤离农村地区的中国农业银行,明确面向“三农”市场定位,表示稳定县域网点,适当恢复、增设部分乡镇营业网点……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地图”不断更新,我国农村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九龙治水:广袤农村的金融新地图
“这些年来,农村金融呈现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九龙治水’的局面,一个力图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之中。”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在谈到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时如是说。
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九龙治水”,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营业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外,民间金融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2006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已开业5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地图有空白:“零金融机构乡镇”依然存在
虽然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但在农村金融地图的机构网点布局方面,空白依然存在。
中国银监会去年6月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了以下几个农村金融现状:一是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人均金融网点的资源占有率低,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数仅1.26个;二是金融服务资源难以延伸到乡镇一级的农村地区,每个乡镇的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三是乡镇的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四是人均贷款水平差距极大。
一年来,虽然情况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最新的统计显示,在农村网点布局方面,我国还存在2868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其中2645个在西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80%。此外,有2个县(市)、8901个乡镇仅有1家金融机构。
专家认为,造成农村金融机构空白和覆盖率低,固然是因为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和收益低,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本领有待提高。
农村市场广阔: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日渐完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进一步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国银监会明确表示,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突破100家。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金融机构已开始通过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或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有关专家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加上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够,为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金融机构提供了商机。而农村金融政策的积极导向,将会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作用日益增大。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培育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