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许多海的故事,等着讲给你听
这是一个以快乐标注的小镇。瀛东村在崇明岛的东端,自古有“瀛洲”美名每年夏天,这里迎来上海最早的日出。
看病
卫志丰的家是村子的角落,一层楼的小平房有3间,对着庭院的门口,老太太躺在椅子上,身子弯成S型。睁着眼睛的老太太偶尔会动一动睫毛。
“得病后,她就没法放松下来,”卫志丰说,动睫毛是妻子陆慧中正常时的面部表情,表示欢迎,或者暗示抱歉。在姐弟恋不甚流行的年代,卫志丰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陆慧中。他说,陆慧中照顾了他大半辈子,现在轮到他照顾她了。10年前,陆慧中得了帕金森氏症。期间,卫志丰和陆慧中不停地上船下船上车下车。“平均一个月要一次长海医院,要是夜里突然发病,撑到天亮,然后赶早班的船,”卫志丰说,这是“比种田还累的体力活”,但毫无办法。
大桥贯通的消息让卫志丰感到高兴,因为下月中旬,老夫妇们需要再次前往长海医院。
渔家乐
现在,瀛东村丝毫看不出村子的模样,小桥、250亩的水塘碧波荡漾,还有跃出水面的鲢鱼,这里已经是以“渔家乐”闻名的度假区。村子里的接待员陈柳说,瀛东村一共有200余名人口,去年的收入在1300万左右,而主要收入来自养殖业,这占到了整个产业的70%左右。但在大桥开通后,村民们乐观地认为,这一数字会成为历史,来自旅游的收入应该会渐渐提高。
让村民们感到高兴的是,规划于2001年的“渔家乐”在设施上非常齐全,并没有落伍。让村民们感到担心的是,目前人手不够,只能一人身兼多职。“我们多数人还可以但当解说员,”村民李一胜说,有一堆有关大海的故事,等着人们去听。
“两栖”螃蟹
袁林阅一个网兜扎进水稻田里,网上是四处逃命的小螃蟹,个子比硬币还小。袁林阅10年前从事蟹苗培育,承包了30亩的水塘,去年的年收入是6万元。这是来自小螃蟹的收入,作为红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3500亩水稻田养育着中华绒螯蟹天然蟹苗。
“水体的咸度小于千分之三,养育条件得天独厚,”负责农业生产的主任张斌说,小螃蟹长大成一枚硬币那么大,然后运载到江苏、浙江、江西,甚至直接空运到新疆,继续培育,每年12月村子最忙。“客户会一个接着一个打电话,到田里看货样,谈价格,然后运走。”袁林阅说。但因为今年的雪灾,螃蟹的运输遭遇困境。“车子运不走,可急了蟹农们,”村长顾学昌说,因为是海岛,大风和浓雾是车队们的杀手,要耽搁些路上的时间。
大桥的贯通则让小螃蟹们真正成为“两栖动物”。“不仅能游,而且能走,”顾学昌认为,“虽然物流成本并不会转嫁到蟹农身上,但螃蟹们的销量因此会变得更有市场,这对蟹农们而言是个利好消息。”东方早报 作者:李继成 顾文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