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季度分析课题组
一季度,我国经济整体形势好于预期。从发展趋势判断,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偏冷”的可能性均比较小,经济运行将在比较正常的绿灯区,但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今后几个季度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重点做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暂时不宜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快下滑,应着手准备应对预案;政策的紧缩与扩张都要坚持“有保有压”,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一季度,面对国内遭遇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严峻复杂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增长偏快的状况有所缓解,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整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但也存在物价上涨过快、外需明显减缓以及“热钱”加快流入等需要高度关注的新问题,给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200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特征
(一)经济增长高位回落,经济偏快的状况有所缓解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世界经济减速、外需减弱和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等严峻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略低于过去5年(2003-2007年)年均10.8%的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5%,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9%,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7.7:50.1:42.3。
根据我们开发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判断,一季度经济运行从偏热的黄灯区下移到较为正常的绿灯区的上部,一致合成指数从上个季度最高点显著回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减小。经济增长高位回落,既有国家加大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政策主动调整的因素,也有遭遇雪灾、外需减弱导致经济“自然”放慢的因素。总体看来,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工业减速比较明显,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受雪灾影响,一季度工业生产减速比较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均在减速,重工业减速尤为明显,一季度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明显缩小。在增速下降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一季度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6.8%,加快0.4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钢材出口量由上年同期增长118.4%,转为下降19.3%;钢坯及粗段钢出口由上年同期增长98.1%,转为下降95%;焦炭及半焦炭出口由上年同期增长19.8%,转为下降19.6%。
(三)外需继续减弱,国内需求依然强劲
出口进一步放慢,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由正变负。受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放缓、出口退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增长明显放慢,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7.8%下降到21.4%,降幅达6.4个百分点,尤其是加工贸易减速更为明显,低于去年同期9.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进口增长不断加快,同比增长28.6%,加快了10.4个百分点。进口加快,既反映了国内经济对进口的强劲需求,同时反映了进口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上涨的因素。进口快于出口,贸易顺差规模显著减少,一季度贸易顺差仅为4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9亿美元。顺差减少,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由正变负,外需对GDP的拉动作用减弱。
投资增长稳定,拉动GDP增长约6.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更加严格银行贷款窗口指导和投资项目标准、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旨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紧缩性政策,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施工量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据初步估算,一季度投资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左右。
消费需求旺盛,名义增速创12年来新高。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标准等多项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措施的实施和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春节等因素抵消了冰雪灾害对我国消费的负面影响,消费市场依然活跃。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但由于一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涨幅较高(7.4%),如果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消费实际增速(12.3%)比去年一季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
总之,在净出口拉动作用由正转负的情况下,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长(潜在增长率区间),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向以内外需共同拉动的方向转变,符合宏观调控意图。
(四)物价上涨加快,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
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现负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上涨势头放缓。经过季节调整之后的价格数据显示,前3个月消费价格环比折年率涨幅保持在9%-10%左右的涨幅,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到目前为止,消费价格上涨仍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所带动。在2007年消费价格上涨的4.8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4.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为0.8个百分点;在2008年1-3月消费价格上涨的8.0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6.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为1.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合计超过8.0%是四舍五入造成的)。消费价格受非食品价格的影响虽然有所增加,但影响程度仍然远远低于食品价格的影响。在非食品价格中,居住价格的影响最大,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影响达到0.9%。
(五)就业状况良好,居民收入增加较快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0.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8万人,完成全年实现再就业500万人目标的25.6%。在就业状况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较快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