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出口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汽车出口呈现量价同增的喜人势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3季度整车出口达到41.35万辆,出口收益4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4%和117%。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11月,汽车进出口金额与上月比均呈现明显增长,其中进口金额增幅更为显著。11月,汽车进口金额26.54亿美元,比上月增长37.48,同比增长39.90;出口创汇41.95亿美元,比上月增长17.19,同比增长61.68。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597.8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01,出口创汇366.41亿美元,同比增长43.60。
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汽车的平均出口单价一改近年来不断下滑的趋势,止落回升,汽车平均出口单价比去年增长32%,达到1.16万美元。载货车、轿车以及专用车的出口价格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载货车的出口价格增幅最大。
自主品牌依然是汽车出口的主力,比例占90%以上,出口商用车几乎全部是自主品牌。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出口情况,预计2007年全年汽车出口将超过55万辆,有望达到60万辆。
四、油价上调影响分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93号汽油零售价每升提至5.34元。汽油的涨价给车市带来利空影响,加之油价可能继续上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风传的燃油税将实施的信息,对想买车的用户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压,正因为如此,11月份乘用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收缩,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创造出历史销量的新高。
从数据来看,虽然11月份乘用车的销量比10月份有所增长,但同比增长率仅比3月份略高,而且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率下降。造成同比增长率连续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去年8月份开始,消费者持币待购的能量大量释放,连续五个月市场销售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对油价继续上涨的担忧和最近两个月股市的大幅度调整,让很多想买车的潜在用户不得不延迟购车计划。
不过,尽管油价的上涨会对汽车消费者产生不小影响,但从历史情况看,这种影响具有暂时性,且不会过大。从汽车购置及使用费用占汽车生命周期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看,我国汽车购置费占总支出的66%,而使用费只有22%左右。相比之下,国外使用费用比例明显较高。我国的费用情况与国外存在明显区别,这是国内油价上涨对汽车行业影响程度低于国外的原因,也是汽车价格下调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大于油价上涨对购买抑制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来看,市场需求旺盛依然是决定我国汽车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即商用车受益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与个人资产增值促使购买力提升拉动乘用车消费。
五、行业效益分析
尽管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幅度更大,但与2006年许多汽车厂家增产不增收的状况相比,2007年的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要好于上年,增幅稳步攀升,多数企业盈利水平显著。
数据显示,前11月,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比2006年增长31.47%和64%,增速都比2006年同比有所上升,特别是利润总额,增速上升了20个百分点,提升非常明显。
2007年汽车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升,这很大部分是源于合资企业新投产车型的起步国产化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高可达80%以上。90%以上的合资企业上市的全新车型,起步国产化率超过40%。包括老车型在内,估计合资企业的国产化率平均水平可达75%左右。由于降价竞争,合资企业的外方不得已加大了国产化的力度来降低成本,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整车行业更高速发展,为快速提高国产化率创造了可能。
另外,前11月汽车市场的增长率达22%以上,大大高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增长率。市场的扩大也使单车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大大下降,加上有限的人员、能源消耗增长和这几年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实,使汽车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