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12月预警指数为121.3,处于偏快的“黄灯区”。虽然12月预警指数与11月份的121.3持平,但中国宏观经济已连续数月处于代表偏热的黄灯区。
2007年,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这大大超出了年初设定的8%的增长目标,中国GDP已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2007年第四季度GDP增幅回落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2%,较三季度11.5%的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而二季度GDP增幅则达到全年最高的11.9%。
中国去年的经济运行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增速惊人,GDP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从第三季度开始,出口保持旺盛、外汇储备持续攀高、银行新增贷款提前超过年度目标、M2增速高走、投资出现反弹。
从8月份开始,宏观预警信号就由绿色转向了黄色,显示经济已经由平稳转向偏快。随后,中央调控政策接踵而至。截至去年12月末,中国已经历6次加息和10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也已取消,同时继续严查新开工项目。
全年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物价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初步核算,2007年中国全年GDP同比增长11.4%,比2006年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此前分析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影响。他表示,要看到宏观调控也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去年前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已比二季度回落了2.4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出现了环比回落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此表示,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总体水平大幅提高。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依次为:10.0%,10.1%,10.4%,11.1%和11.4%。
CPI达近十年来最高值
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CPI涨幅在下半年始终处于高位。2007年1月份CPI同比增长2.2%,其后CPI出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到11月份CPI同比增长高达6.9%,创下1996年12月以来新高,12月涨幅为6.5%。
对此,谢伏瞻表示,流动性压力较大是影响CPI上涨的因素之一。从结构上讲,这一轮CPI上涨的诱因是猪肉价格的上涨。肉价上涨又是因为2006年肉价过低,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另外“蓝耳病”、饲料成本上升,散户养猪减少等都引起了肉价上涨,带动了整个CPI上涨。
物价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2007年石油价格最高峰值每桶超过了100美元。第二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007年国际市场价格几乎涨了一倍。石油和食用植物油都是刚性很强的产品,其价格上涨也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
谢伏瞻强调,2008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仅仅是2007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影响,也面临着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