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产品供给相对偏紧
随着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世界各国对生物质能的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头号强国美国大力推动玉米制乙醇产业,令玉米需求大幅度上升,其播种面积扩大了15%,同时令其余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了全球农产品的牛市更加强劲。国际粮农组织(FAO)近日更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
我国虽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大国,但还远不是农业强国。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如耕地、水、森林、草原等若以人均占有量来衡量,属于资源严重匮乏国家。以这些有限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饭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一直是各方关注和须认真对待的课题。近几年,我国的自然环境状况相对不利,在农用耕地基本维持18亿亩上下的情况下,市场对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需求却日益增大,农业增产及抗灾减灾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尽管如此,我国粮食自给率仍稳定保持在95%以上,市场供需尚能基本平衡。
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波及我国国内市场。但是,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还受到同期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燃料及劳动力成本等)价格上涨的推动,其向下游的食品饮料和终端消费领域的价格传递,是被动的和不可避免的。
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继续保持强劲。预计2008年我国国内居民的食品类消费需求依旧延续上年的基本态势,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至少在5~8%水平上。与2007年度的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期望增速,以及来年粮食总产量的最乐观预期水平相比,市场需求的增速尚明显超前。
由于全球粮食库存已降低到近25年来的最低点,而现有的粮食增产能力还不足以迅速扭转这一局面,因此2008年的大食品市场供求关系应不会较2007年有很大改变。我们同时预计:2008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国内粮食价格将会继续上行。需求增长是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农业生产者继续转化已有的(甚至包括潜在的)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农林牧渔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多地成为促进各自领域企业发展的策略选择,尤其对于产业的比较效益相对偏低的前者来说,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欲望更为强烈。今年以来,由于农业、农产品资源趋于紧张,这类延伸与融合也表现的更多、更富有成效。
但因受制于下游产品的开发所需资金、生产技术等条件,农业经营者往往不得不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相反,下游企业向上的延伸却能居于主动,例如经营棉花的新农开发(600359)与山东海龙(000677)合作大力开发粘胶纤维行业所需的棉浆粕;大型乳制品生产商伊利股份(600887)、蒙牛兴建牧场以保证优质原奶的供应等便是如此。
有望进入良性循环
当今大农业之繁荣局面,与政府的支持、引导甚至调控作用密不可分。受益于此,该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良性、有序的循环当中。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既体现在对粮食生产大局的保障和支持,也表现于对市场波动的平抑与调控。一个最新的例证是:农业部出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强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新能源,要保障口粮供应并注重规避能源市场风险。该政策导向仍将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未来一年里,在分享市场成果的同时,也须认真面对原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因此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效益增长水平也恐怕难以清晰、一致。由于各领域的竞争结构各异,市场议价能力不同,因此各自对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的风险化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业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以农业为首的农林牧渔业,无疑将是最有能力抵抗成本上升并能充分分享农产品价格上升利益的。大农业2008年受前期的乐观行情刺激,增产形势会比上年略为乐观,收益的增长势头将显著强于上年。但有必要在此重申:我国纯粹的农业种植经营收益水平目前还很低,届时的收益即使更快速上升,也难以达到可观的、较下游领域更优越的水平。
农副食品加工业与上游的大农业直接相连,其中包含着彼此相互渗透、合作的大量成果,并往往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主体。该行业相对低的原料成本、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令业者在市场上对上下游厂商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话语权,它有望成为来年农产品牛市中的最大赢家。200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平均利润率将能保持稳定,或者稳中有升。
风险在于一旦农业生产方面或者国内需求方面发生剧烈波动,将必然导致行业基本面及公司业绩的重估。如果国际经济震荡,进而导致出口订单波动,将必然影响到现有企业的开工,最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并波及到上市公司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