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农产品对种植面积争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玉米库存的急剧下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农产品市场自然形成了普涨的格局
一次寻常的月度报告,却给了市场不同寻常的震撼;一个意料之外的数据,如同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将农产品价格“炸飞起来”。
这份报告就是上周五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1月份农产品供需报告,在报告公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棉花全线涨停;小麦远月合约涨停、近月合约接近涨停;大豆期价创出历史新高。
在USDA此次的月度报告中,玉米库存数据的变化是最出乎市场预料的,而在各农产品对种植面积争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玉米库存的急剧下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农产品市场自然形成了普涨的格局。
“重磅炸弹”:玉米库存大降
在USDA公布该份月度报告之前,市场对于美国2007/2008年度玉米期末库存的预计为16.98亿蒲式耳,该预测值相对于USDA去年12月报告中的预测值17.97亿蒲式耳已经有了近1亿蒲的下调。
不过就算再有想象力的分析人士也没有预计到,USDA在一月份的报告中竟然能够将玉米期末库存下调至14.38亿蒲式耳,这个数据比分析人士预测的平均值低了2.6亿蒲,比USDA去年12月的预测值低了近3.6亿蒲。
“这是一个出乎所有市场人士预料的数据。”一CBOT经纪商指出,“这个数据也在提醒市场,玉米供求状况非常严峻,虽然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500多万英亩,但是带来的库存增长却只有1.34亿蒲式耳。”
据USDA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为9360万英亩,而2006/2007年度种植面积只有7830万英亩,2006/2007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为13.04亿蒲式耳。
什么原因使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却没有换来期末库存的增加呢?USDA的解释是,美国玉米需求大增。从USDA 1月份的报告来看,该机构预测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总需求量将达到129.55亿蒲式耳,远高于去年12月报告的126.90亿蒲式耳。
“蝴蝶效应”:土地之争形势复杂
按照市场一贯的逻辑,2007/2008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从而使玉米期末库存增加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这样玉米价格自然会出现回落,于是随着玉米价格的下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减弱并将部分土地转移到大豆、小麦上面。
在这个逻辑下面,到2008年美国大豆、玉米播种的时候(5~6月),大豆与玉米之间的比价关系已经能够为农民提供足够指引,让他们多种大豆。
不过,USDA的1月份报告将这种逻辑打乱了,玉米再非次要的种植作物,而大豆的优先地位也将受到挑战,这是因为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不能大幅下降,否则无法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饲料消费需求和庞大的乙醇生产需求;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必须大幅增长,以改变日益枯竭的库存状况,USDA此次报告预计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1.7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仅为5.9%。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大豆和玉米唯有通过价格来竞争土地。而这种价格竞争是无序的,也是异常疯狂的,因为两个品种的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在没有上方空间作为参考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将难以估计,而价格竞争的结果除了得到土地外,有可能是对需求形成“灾难性”的打击。
而由于玉米与大豆之间的竞争扩散开来,必然会把其他农产品也卷入“争地”漩涡当中。在土地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就等于牺牲其他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这些品种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也将被迫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