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正步入一个新时代。
两个“国家年”活动为双方合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市场相连,务实的经贸关系成为共同瞩目的焦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早在2005年,黑龙江省前瞻性地确定了“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如今,第一阶段目标已超额完成,升级版的对俄经贸合作也将步入新阶段。
超百亿美元第一阶段的完美答卷
2005年初,黑龙江省做出了加快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决策,确定的对俄经贸合作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07年末,对俄进出口总额达到70亿美元,对俄投资达到4亿美元,对俄承包工程和输出劳务合同额达到2亿美元。
对于这个目标,连不少老外贸都心存疑虑:虽然黑龙江省一直保持着对俄贸易大省的优势,但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已经下滑。外有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描准俄罗斯市场,内有南方省份的竞争。
尽管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自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30%增长速度,到2004年实现38亿美元,但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3下降到18%。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优势已经退居次席,那么,经济相对欠发达依靠地缘优势蹒跚发展的黑龙江对俄经贸能否被边缘化?
形势逼人。陷入发展瓶颈的黑龙江省跟踪两国经贸大势:中俄两国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到800亿美元,到2020年对俄投资120亿美元的目标,并把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确定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地区。依托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基地。这表明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春江水暖,处于对俄经贸前沿的黑龙江省敏锐捕捉到中俄经贸面临的难得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的对俄经贸,到了提档升级之时。
于是,对俄经贸合科技作战略升级贯穿全省经济工作,在合作理念、主体培植、合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四个方面努力实现升级。通过建立对俄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对俄经贸合作主体。
2005年,全省对俄贸易实现56.8亿美元,比升级前的2004年增长了48.5%。2006年,全省对俄贸易完成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今年前11个月,全省对俄贸易完成101.9亿美元,同比增长67.3%,对俄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63.3%,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3.3%。
2007年,对俄贸易超100亿美元,可以说战略升级的第一阶段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答卷背后的黑龙江经验
今年对俄贸易额超100亿美元,殊非易事,尽管有两个国家年推动中俄经贸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具体到今年的黑龙江对俄经贸形势,还是不利因素居多。而最终能否收获满意答卷,则是检验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试金石。
尽管步入严寒冬季,绥芬河口岸还不减果蔬出口热潮。在绥芬河市铁路口岸,由于果菜出口量比较大,工人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而在年初,受俄罗斯禁商令和我国对出境水果实施果园、包装厂注册登记制度,提高了果蔬出口的门槛的影响,绥芬河口岸果蔬出口量大幅下滑。绥芬河对俄出口果蔬最大的企业蓝洋公司,月出口俄罗斯果蔬数量由过去的一百车,锐减到几十车。
针对政策变化,果蔬出口经营商及时转变经营方式,由最初的零售转为批发,并要求供货商出具产地证明,对果菜进行清洗。经过几个月的调整,绥芬河口岸果蔬出口恢复了生机。绥芬河市蔬菜出口协会统计,今年10月,经由绥芬河出口的果蔬量达到一万吨,同比增加了3000多吨。
果蔬出口一个侧面,足以折射出黑龙江省今年对俄经贸的发展态势。
年初,伴随俄罗斯“禁商令”的颁布实施,尽管并非针对中国商人,但处于对俄经贸前沿的黑龙江省各口岸还是首当其冲,一度陷入萧条,以“倒包”为主要特征的对俄出口业务萎缩,从零售到批发整个对俄出口商品链条中断。
与此同时,俄罗斯上调原木出口关税税率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也使得对俄贸易一时陷入困境中。
如何消化这些政策变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成为摆在商务战线的一道难题,也成了检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是否真正实现提档升级的一道考题。
分析俄罗斯“禁商令”,其实质在于打击灰色清关,规范贸易秩序。而这也正是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提档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商务部门一直致力于引导中方代理“倒包”企业及在俄从事商业经营的企业严格遵守俄政府的法律法规,逐步走上正规通关的路子,合法经营,进一步树立中方人员在俄守法经营的良好形象,促进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健康发展。
内部结构已经在悄悄变化,于是,当“禁商令”实施时,黑龙江省很快于其中找到解决思路并将之视为提升对俄贸易层次的一次机会:积极引导在俄从事零售业人员转变经营方式。解决我方人员在俄经营场所、经营手续、经营商品、经营身份合法问题。采取引导在俄零售的我方人员在俄注册合资、独资公司及委托俄罗斯人经营、雇用俄罗斯人员零售等方式,将在俄从事零售人员转为批发经营,规避政策风险;充分发挥境外合作区的作用,引导企业搞境外加工;跟踪在俄投资的大项目,挖掘潜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利用“中国年”契机“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对俄贸易促进活动,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提档升级的黑龙江对俄贸易经受住了考验,1至11月,实现贸易额101.9亿美元。
再重新整理,我们欣喜地发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实施三年来,提交的是一份完整的答卷:
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轻纺产品、农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资源和能源类商品进口补充了国家对战略物资的市场需求。三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对俄出口轻纺产品120.3亿美元,农副产品14.8亿美元,机电产品22.5亿美元。目前,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市场上70%的蔬菜副食品,50%的服装、鞋帽和纺织品,30%建筑装饰材料都来自黑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直接带动了社会就业20万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三年累计自俄进口木材2805万立方米,占同期全国自俄木材进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化肥495万吨,原油136万吨,纸浆77.5万吨,钢材41万吨。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的进口大省。
基地建设粗具规模,出口加工产业集群效应有效发挥,科技成果引进孵化实现产业化,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黑龙江省规划建设了90多个各种类型的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已启动面积37.7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18.1亿元,已有145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利税2.3亿元,产品涵盖轻纺、机电、食品、建材、家具、高新技术等诸多产业。黑龙江省与俄罗斯200余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引进俄专家900多人次,实施合作项目310个,其中列入两国科技合作项目40多个,已孵化的16个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科技合作项目,累计实现产值5亿多元。
口岸和互市贸易区建设成效显著, 19个边境市县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来自对俄贸易,沿边地区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原材料合作构筑新优势
在黑龙江生活了40多年的企业家陶然,做了两件开创先河的大事。三年前,他任总经理的星河电力有限公司修建了一条跨越中俄边界的高压输电线,将俄罗斯低价电能引入到黑河的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园区内,从此拉开了民企参与中俄国际间电能合作的序幕。
紧随其后,在成品油价格飞涨的今天,陶然瞄准了一个更大的项目——石油运输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在中俄边境修建跨江输油管线,把俄罗斯的石油和成品油运到中国。目前,已完成项目中方境内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一个民企之所以有如此气魄,得益于黑龙江省在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中着力推进能源原材料合作的力度。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黑龙江省选准能源原材料合作,成功构筑了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新优势。
三年来,依托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历史积淀的经贸关系优势和优惠的政策优势,黑龙江省全力推进境外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较好地贯彻了中央关于“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进程中资源日益紧张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基地形成规模,国内木材资源紧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开辟了林业工人再就业和闲置设备转移的新途径,提升了林业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目前,黑龙江省在俄境内获得多处森林采伐权,境内外木材加工产业迅速生成。截至目前,全省共在俄设立木材加工企业44个。
矿产资源开发全面展开,省内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稀缺的状况将得到有效弥补,迈出了资源国际化的新步伐,展示了辉煌的发展前景。目前,黑龙江省在俄已获得多处矿产资源开发权,境外大型稀缺金属原料基地已具雏形。
油气资源合作快速起步,区块开采、炼化与管道运输多渠道并举,开创了两国地区间油气资源合作的新局面。
对俄电力合作初见成效,新兴基础原材料产业兴起边城,探索了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新模式,为沿边开放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黑龙江省已在中俄边界架设了三条跨境国际输电线路。黑河市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辟建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园区,成为我国北部规模最大、集中度高、结构合理、生态良好的新兴基础原材料产业基地。
境外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显著,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自主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国转移的新路子。目前,黑龙江省在俄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累计达到80个。
毋庸置疑,通过近三年的推进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进入新一轮发展中。目前,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外部环境看,大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伴随着中俄经贸关系步入新时代,升级版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也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