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力措施 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记者访谈
理性认清当前形势 有效控制全面通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指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交通银行(爱股,行情,资讯)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认为:此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防止明显通胀及采取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反映出中央对当前物价形势的准确判断。
记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增幅6.9%,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您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压力来自何处?
连平: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我们对中国历史数据的分析显示,CPI的同比变化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时间上大概滞后12个月。2006年M2年增长率达到18.1%,为近三年最高。2006年货币供应过快为2007年的物价上涨创造了货币条件。2007年一开始CPI就一改前两年的平稳运行格局,逐月攀升;同时,从10月份开始PPI也露出上升苗头,11月PPI同比涨幅达4.6%,创近两年新高。表面上看,食品类特别是粮食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CPI上升的主要动力,但其背后则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大背景。
记者:在您看来,明年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哪些容易引发全面通胀的因素?
连平:虽然央行加大了调控力度,但2007年M2增长仍然偏快,今年前十一个月平均增幅为17.6%。只要货币量过多,就不能小看某些偶发事件的作用。一些看似局部性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关乎日常生活的商品)容易使人们产生通胀预期。因此在明年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当关注下面一些因素:
首先是粮食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尽管短期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得到控制,粮食总量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国际上较低的粮食库存、强劲的需求增长,以及化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都将使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可能持续存在。明年不排除由于国际粮价的传导而导致国内粮价上涨的可能。
其次是国际高油价可能会导致国内燃料价格上涨。受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攀升的影响,我国已经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预计明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内燃料价格有继续调高的可能。
记者:当前物价上涨的状况是否表明全面通货膨胀的出现?大幅降低物价上涨率是否应视为调控的重点?
连平:我认为,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全面通货膨胀。从历史水平和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目前物价上涨还处于较温和水平。
因此,应当明确当前的重点不是要大幅降低物价上涨率,而是要稳住目前的价格水平,防止进一步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此,总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要并用,并辅之以适当的行政手段:要进一步加大对冲力度,防止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而导致货币供应增长进一步加快;除继续运用加息手段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以降低资源进口成本;有效控制关键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升幅度。
专家连线
多方着手稳定物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志:
今年下半年我国的CPI出现过快增长的现象,尤其是11月份6.9%的CPI增幅,已达11年的最高点。此轮物价上涨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因素:目前国际上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与资源问题,尤其是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徘徊在每桶百美元的边缘,因此各国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而采用新型的生物能源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一些产粮大国开始加速粮食向能源的转化趋势,由此导致国际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市场供给发生变化,以及部分农产品供给减少,如美国的玉米等,进而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再加之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这就成为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外部因素。
因此我国要防止明显通胀,必须在开发新能源上下功夫,特别是加强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胀压力的资源因素。财政部科研所博士后李全:
由于中国CPI权重构成的特殊性,通胀的判断比较隐性。前10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1%,外贸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6.5%。2005年以来,中国消费需求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并出现了逐步加快的形势。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仍然失衡。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达到了41.6%。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应为80%左右。当前,中国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目前,中国的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因此,通过增加消费提升有效需求,促使经济进一步向好发展,将会成为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根据这些政策调控,上述数据将会得到优化,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都将明显高于前几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GDP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可保持在接近11%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