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郑州市绿城广场,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上演了一场“砸星运动”
曾经身为“资深刘德华歌迷”的女大学生贝贝,把自己精心搜集了10年的刘德华专辑,踩得四分五裂。据《郑州晚报》报道,这些大学生希望“用砸星运动来唤醒自己,也唤醒成千上万的超级疯狂追星族”。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对这样的“砸星运动”并不赞同。他说:“大家要健康地去追星,不要仇视明星。作为追星族,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学习明星的优点,不要把杨丽娟事件归罪于明星。杨丽娟的悲剧,在于失去自我。‘砸星运动’也是一个极端,不值得推广。”
究竟什么样的追星方式才是健康的?
粉丝出钱出力为明星塑造公益形象
3月10日上午,郑州大学的谢冰和姐姐早早地来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对她们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今天是李宇春的生日。她做慈善事业,我们也尽一份力。”谢冰从2005年开始就是一名铁杆儿“玉米”。这天,郑州、合肥、南京等地的“玉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义务献血的方式来度过。
“那天献完血,我们又去捐款。我捐了310元。”谢冰说。在郑州,300元足够一个女生一个月生活开支。“小天使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救助感染艾滋病儿童设立的,自李宇春担任形象大使之后,“玉米”们已捐款累计80多万元。
2006年6月5日在上海举办的“感动·母亲——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五周年公益系列活动上,主办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给“周笔畅爱心歌友会”颁发了“贡献奖”,这是国内官方团体首次给一个歌迷自发组成的团体颁奖。这次笔迷的捐款解决了近300个贫困家庭的一年的饮水问题。
2004年周笔畅参加超女比赛时,笔迷自发成立笔迷协会,除了为“母亲水窖”公益活动捐款,他们还于2005年5月29日自发捐款10万元,在四川乐山沙湾县水口镇建造了一片占地500亩“笔畅林”。
笔者从粉丝网了解到,目前粉丝更多的倾向于把自己的力量放到各种公益活动上,做完好事留下偶像的名字,为明星塑造公益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
粉丝组团自助游成全新旅行方式
“上次一帮朋友来北京看郑钧,就是我负责安排的,每个人大概花费了几千元,比单个行动省时又省钱。”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的刘超阳说。CON就是CONCERT的简称,团员大部分以看演唱会或见到偶像为旅行目的,在空闲时间一起观光、购物,“关系好的也会去酒吧聚会聊天”。有网友自发组织的,也有旅行社根据演唱会场次的安排而设定旅行线路。
刘超阳说,他们一般通过MSN或在论坛上发帖,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选出一个“团长”,负责购买门票、海报,制作横幅,他会帮助大家联系旅行社,或者查找行程路线,大家一起奔赴偶像所在的城市。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多样化,追星的目的也不只是停留在对偶像简单地崇拜,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粉丝也开始探寻更多的方式,像明星来的时候朋友聚会,有时候一起到一个城市旅游,明星只是大家的纽带。”某明星粉丝团团长说。
看CON团会不会继自助游之后成为全新的旅行方式呢?记者了解到,中青旅、北青旅等旅行社目前还没有开通这样的路线,但已经有部分具有市场眼光的旅行社开始瞄准了这块蛋糕。
市场催生职业粉丝
荧光闪烁,繁星点点,极度兴奋的歌迷喜极而泣,呼喊、甚至晕倒,任何一个编导都会把歌迷这种疯狂的表现切进荧屏。这些粉丝真的对偶像爱到疯狂以及晕倒的地步了吗?
“喉咙嘶哑50,泪流满面100,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笔者在网上发现,很多文章都对职业粉丝有这样的描述。
“这种情况不多”,粉丝网副总裁刘晓磊说,“大牌的明星演唱会供不应求,只有那些刚出道的明星或者像那些娱乐选秀活动,台上的演员不知名,主办方又想达到良好的电视拍摄效果,才可能出现所谓的‘职业粉丝’,呐喊哭泣只是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
笔者在粉丝网上一个粉丝团的论坛里发现,与“职业粉丝”相关的帖子随处可见。笔者了解到,职业粉丝的平均收入可达每月2000元,但他们也分为不同等级,等级越高,收入越高。初级的只是做“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在现场举海报,呐喊;中级的负责一些网站的工作,包括建立明星的网页、博客,在一些论坛上发帖给明星制造声势;更高级别的职业粉丝跟经纪公司和明星的关系走得近些,可以参与各种活动的举办,向加入粉丝团的粉丝征收会费,而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会费的盈余。除了向会员征收会费,会服、横幅、展板等物件的利润也非常可观。
在职业粉丝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专门出书,靠明星的招牌吸引粉丝们的眼球。
“这本书,关乎李宇春,关乎超女,更关乎传统德行、学养、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美好。”去年6月,李宇春和德行、学养、价值观粘到了一起。她的知名粉丝梅侬推出了一本新书:《聊赠一支春李宇春麈谈》,定价23元,首印1万本。
“如果我是职业写手,可以先混进不同的粉丝阵营,然后通过制造各种事件,形成舆论焦点,使自己成为粉丝群中的‘意见领袖’,然后推出解读事件的图书、偶像的传记卖给粉丝。”笔者在人民大学读媒介经济管理硕士的朋友说,“在如今几千册就能保本的图书出版市场,这样的图书通常首印量就在1万本以上,而且几乎稳赚不赔。”
粉丝经济走产业化之路
位于北京建外大街的粉丝网总部,从去年开始一直非常忙碌,通过参与红楼选秀活动和MTV音乐盛典两个大型活动,他们开始了在互联网上的跑马圈地。
“对于粉丝网成立以前就有的粉丝团,我们进行了整合,对于新产生的明星,我们争取和更多的经纪公司签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宣传平台。”粉丝网副总裁刘晓磊说。粉丝网起到的是桥梁作用,一头连接着粉丝,一头连接着像明星、导演、制作和发行公司等环节。
在国外与此类似的成功的案例是MySpace网站,它在不到3年,成为全美访问量前5名的网站。2006年6月独立访问量4800万,页面浏览量274亿。也许它的盈利程度赶不上Google或Yahoo,但它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平台”。
“看着春春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偶像,我们要保护她。要买她的唱片、新专辑,跑很远去看演唱会,宿舍里要贴她的海报,床头要贴她的照片,还要买手机链……”北京某高校大四的丁杰说,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她会尽全力支持自己的偶像。
今天,“粉丝”已经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玉米”、“凉粉”、“钢丝”更是频繁见诸媒体。不仅仅是《梦想中国》、《我型我SHOW》这样的娱乐选秀活动,《百家讲坛》同样也有自己的学术超男和“乙醚”。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培养出了数量庞大的粉丝消费群,进而激发了“粉丝”团体和公司的产生。
据悉,韩国偶像工业已形成了在经纪公司、唱片公司一手策划下的“粉丝”经济产业链——在唱片、演出、广告代言之外,各类粉丝组织的收益也成了公司收益的重要来源。“粉丝”们的热情,不仅形成了对明星及其一系列产品的忠诚和群体消费力,也势必会衍生出许多与“粉丝”经济相关的新的消费现象。(郭云强 任圆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