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改革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改革进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设计了《2006’中国改革调查问卷》,对外公开征询意见。问卷共回收356份。答卷专家的来源构成为: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57.30%;高校及研究机构,37.36%;其他,5.34%。
除了评估2006年各项改革进程外,专家们集中关注了下一步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着力推进改革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
一、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已成为集中关注的焦点
从调查情况看,2006年我国总体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实现全面突破。只有8.36%的专家认为有重大突破;76.21%的专家认为总体上有所进展。综合分析,专家们的普遍看法为,在利益关系多元化的背景下,当前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已经进入到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推进阶段,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改革新突破。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实现改革攻坚全面突破的重点。2006年改革进展不大,根源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80.90%的专家认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最为关键的在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换言之,如果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取得突破,其他领域改革很难有实质性进展。
2、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应作为新阶段改革攻坚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我国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议已被大多数专家所接受:94.62%的专家对此表示赞同。这表明,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改革攻坚的重大目标之一,已成为广泛共识。
3、改革以GDP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是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调查显示,78.93%的专家认为,推进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改革以GDP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更进一步,有74.16%的专家认为,GDP政绩观是导致当前各地投资规模过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改革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既具有迫切性,又具有现实性。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从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看,52.30%的专家认为2006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没有进展,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他改革的顺利推进。在这个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改革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同。比如,79.78%的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进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8.99%的专家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成为2007年改革的重点。
1、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三大任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三大任务,众多专家对此表示赞同:一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为重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79.04%的专家认为实现这个转变的时机与条件已基本成熟。二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强化政府在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69.94%的专家认为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保障的重点。三是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为重点,改善公共治理结构。53.37%的专家认为,改善公共治理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
2、市场监管的不规范成为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突出矛盾。对于当前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的主要矛盾与问题,高达72.75%的专家认为,主要在于市场监管不力和过多干预并存。为此,从体制机制入手,整合当前各监管部门,成立综合监管机构,进一步提高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和效率,应当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政府利益部门化突出是制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大,与政府利益部门化有密切关系。94.05%的专家对此表示赞同。从改革实践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等都很重要,机构改革也很重要。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部门利益的诱导下,这些改革目标都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导致改革的扭曲变形。因此,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安排,着力解决政府利益部门化的现象。
三、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与社会预期尚有差距
2006年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推出了一些新措施,但总体与社会预期尚有较大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对于2006年财税体制改革,44.83%的专家认为有所进展;45.98%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1、理性看待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大于GDP增长速度。对于这一现象,42.21%的专家认为比较合理;39.09%专家认为不合理。这说明众多专家出于对财政收入增长原因的不同理解,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较大。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警惕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中的不合理因素,保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2、妥善处理各级政府财政关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在处理各级政府财政关系问题上,45.17%专家认为应该遵循“财力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上,68.85%的专家认为,应该谨慎对待“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59.04%的专家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成为处理中央地方关系的原则。目前的中央地方关系基本上以经济总量为基础,但92.92%的专家认为,中央地方关系应该实现由“以经济总量为导向”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转变,并以此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四、破除垄断已成为企业总体发展的普遍要求
多数专家对2006年企业领域改革评价保持谨慎乐观,并在下一步改革重点上形成了基本共识,即把加快破除垄断作为2007年改革的重点之一。
1、垄断行业改革严重滞后。垄断行业改革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但2006年这项改革进展缓慢,专家们对此评价较低:66.28%的专家认为没有进展;10.95%的专家甚至认为有所倒退。这表明,垄断行业改革已严重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
2、完善治理结构和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对2006年国有企业改革,49.13%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上,分别有35.80%和26.33%的专家认为,在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3、民营企业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为消除对非公企业的歧视,中央在2004年出台了“非公36条”。调查表明,74.39%的专家认为近两年民营企业总体环境有所改善,尽管改善程度不高。另有近20%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改善。由此看来,需要加大这项改革的落实力度,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是近年来的一个老话题。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近,此次调查显示,96.03%的专家认为,统一“两税”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需要加快推进。
五、改善治理结构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1、2006年金融改革有多个亮点。调查结果表明,73.84%的专家对这项改革评价很高,认为有重大突破或有一定进展。具体而言,74.15%的专家认为,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82.16%的专家则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的证券市场形势有了好转。
2、完善金融业治理结构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45.62%的专家认为,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因此,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金融业改革的重点。在进一步分析金融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时,45.86%的专家认为,主要症结在于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35.50%的专家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内部制衡机制不健全。这为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提出了可行的路径选择。
3、推进金融综合监管的时机业已成熟。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采取综合经营的模式,金融监管体制面临重大挑战。85.30%的专家认为,有必要推进综合监管。其中60.80%专家进一步认为,推进综合监管的时机已经成熟。由此我们推断,积极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该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4、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加快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保障,除了国家投入外,农村金融也不容忽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52.11%的专家认为是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六、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对2006年的农村改革,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5%的专家认为有重大突破;63.22%的专家认为有所进展。两者合计为88.22%。
1、从解决农村突出矛盾与问题出发,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当前农村突出的矛盾是什么?专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识。84.27%的专家认为,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已成为新阶段农村的突出矛盾。基于这个判断,75.84%的专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应该是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高达88.20%的专家认为,乡镇政府应该定位于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2、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在判断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的条件时,高达81.47%的专家认为,条件已基本成熟。这表明,随着农民工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建议在专家中形成共识。
3、农民组织建设的时机与条件基本成熟,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68.36%的专家认为,我国农民组织发展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展农民组织。
七、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在2006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社会总体预期尚有较大距离。51.30%的专家认为这项改革有所进展;也有40.58%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1、我国社会矛盾突出,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对我国社会矛盾的判断上,96.89%的专家认为比较突出;其中68.56%的专家认为,这些社会矛盾仍在可控范围内。
2、我国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与再就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判断就业与再就业形势时,92.96%的专家认为相当严峻。其中58.03%的专家认为,未来有恶化的趋势;34.93%的专家则认为未来会逐步好转。
3、未来几年我国贫富差距将继续扩大。调查表明,87.04%的专家认为,未来几年我国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这要求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方式,缓解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4、社会组织发展进程缓慢。调查显示,33.71%的专家认为近几年社会组织有所发展;但有52.25%的专家认为发展进程缓慢。
5、从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入手,有效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几年生产、食品与药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体制根源时,80.62%的专家认为缺乏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是首要原因。
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成为普遍共识
利益关系调整已成为影响改革攻坚实际进程的重大因素。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还涉及到行业利益的深刻调整。在这个格局下,需要高层次、利益超脱的改革协调机构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破除特殊利益集团的掣肘,保证改革的连续性,防止改革走形变样。调查显示,84.66%的专家认为,当前非常有必要建立高层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改革。 (征庚圣 匡贤明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