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时至今日,关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模式选择仍莫衷一是,但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已取得喜人成果。
记者于今日举办的公共预算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财政学界和政府财政管理部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争论,终于选择了构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方向。迄今,不论是正在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还是通过试点得以推广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各地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都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筑了基础性的制度平台。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公共预算决策是财政分配最主要的方面,是以政府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公共偏好进行有目标选择的结果。公共预算制度作为公共财政的基本存在形式,是构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性载体。
他们指出,中国当前的预算改革呈现出中央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自发创新并存的特点。以一九九九年初河北省正式启动“预算管理改革方案”和同年九月财政部提出“改变预算编制办法,试编部门预算”为标志,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进入了“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并存的阶段。
专家强调,虽然在七年多的进程中,从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到预算管理模式,从预算编制周期到预算执行与监督等诸多方面,各地都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制度变迁的演进中,各种制度缺失以及制度移植的环境差异,导致地方预算改革距离取得更大的成功,仍旧面临着某些需要跨越的重要“关卡”。 (记者 闫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