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发动引擎 京津冀加速融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这是建设中的京津城际铁路天津北辰段(11月9日摄)。随着京津之间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未来北京与天津之间将有3条高速公路相连,等到2008年城际快速铁路建成后,从天津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了。(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资料图片:环渤海经济圈“三足鼎立”

据权威人士透露,已经编制两年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有望不久出台。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继上世纪80年代的珠三角、90年代的长三角之后,近年来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而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8个地市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心脏地带,被称为第三增长极的核心引擎。

入冬以来,记者赴京津冀采访,明显的感受是:一个动力十足的引擎已经发动。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主要专家和各方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新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已经启动,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发展机遇值得期待。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曹妃甸,渤海岸边一个沉寂千年的小岛,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而今,强劲海风中到处是繁忙作业的船只机械。通过大规模吹沙造陆,这里正在兴建一个面积3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

随着首钢1500万吨精品钢项目的落户,这里将诞生一个世界级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加上港口物流、化工、装备制造等其他产业的集聚,这里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又一个大项目集群。

面朝36米深的天然海槽,背靠450平方公里的荒滩,优越的开发条件使曹妃甸被誉为“国宝之地”。但在唐山市代市长张国栋看来,重要的不是地利而是天时:“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适应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是环渤海地区建设重化工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渤海地区有着优良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在以京津两市为中心的扇形区域内,海岸线长达5800公里,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政策、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也较为突出。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相对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崛起,环渤海地区发展滞后。

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天津市长戴相龙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央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着眼的是全国整体格局。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是拉动南方、西南、中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面积广大的西北、东北缺少一个经济引擎。以目前的状况来分析,只有京津冀都市圈有能力担当此任。”

戴相龙说,京津冀都市圈在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的意义,还应放到更大尺度上去考量:“21世纪,东北亚地区有着巨大发展潜力,但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和程度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中、日、韩等国都在为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积极磋商。而中国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心地带就是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地区。”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樊杰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相互协调的金融机制和货币政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发展经济的主要内容。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使我国在未来的东北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科学发展观主导京津冀区域规划

最近,青春爱情故事漫画《80℃》推出单行本第三、四卷,使得其作者姚非拉的人气再度升温。这位备受瞩目的新锐漫画家说,他的工作室今年推出的多部新作都受到全国青少年追捧,这得益于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推动。

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文化创意产业被置于仅次于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北京市正在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北京出台这一举措的大背景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正走向科学规划。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缺乏统一规划,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淡薄,产业同构、无序竞争问题突出。这不仅降低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而且各城市都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北京的发展日益受到水土资源和能源的制约,人口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却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樊杰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各地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科学布局。”

今年,国务院批准了京津两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而将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则提出建设“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在新的城市定位下,北京开始了以首钢外迁为代表的产业转移,同时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天津则承接了空中客车A320总装线、百万吨乙烯工程等重大项目;而周边的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努力建设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更加完整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唐山市的目标是将曹妃甸工业区建成全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此,正在曹妃甸开工建设的新首钢突出了循环经济的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投入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秦皇岛市正在酝酿煤码头的整体搬迁,目的是还这个著名旅游胜地一片蓝天碧海。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指出,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不是在白纸一张的荒地上进行原始创业。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现在要做的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内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突破地域局限,真正走向一体化

从北京、天津两市开车出去,只需两个小时,就能走到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京津周围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人。

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灯下黑”。由于历史的原因,京津冀地区生产要素向两大中心城市过度聚集,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反观长三角,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苏、锡、常等周边城市差距并不明显。

“先进的特大城市、落后的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布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陆大道分析说,长期以来,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发展上相互脱节,彼此间的空间联系松散、薄弱。周边中小城市特色不突出,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使得这一地区产业梯度落差过大,甚至形成“产业悬崖”,很难形成平稳衔接的产业链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已进入实施阶段的今天,一些地方区域整体意识仍然淡薄。有的地方在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姿态,但在实际工作中,从功能定位到具体项目,有的还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较少从区域利益出发考虑统筹兼顾。有的不顾资源条件等限制,盲目抢项目、恶性竞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专家认为,京津冀都市圈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能否实现各城市间的统一协调发展。有关权威人士指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必须打破行政地域的限制,不能画地为牢。要处理好滨海新区与天津现在的中心城区的关系,与京冀地区的关系,与整个环渤海地区乃至“三北”地区的关系。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解析北京发展动力时认为,后奥运时期,北京发展后劲在于京津冀合作。他说:“如果没有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其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可喜的是,来自各方的力量正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加速融合。京津城际轨道开工建设,2008年7月将投入运营,届时,两市互通只需半小时。第二条京津塘高速路、北京到石家庄的城际客运专线、有望选址在北京南部的首都第二机场,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都将进一步把京津冀连为一体。环渤海地区的人才、能源、产业、环保合作也正在展开。

樊杰建议,为加速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应建立高层次的合作磋商协调机制,以便就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战略性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磋商,在寻求有关各方利益结合点及合作切入点上取得重大突破。(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 胡梅娟 马书平)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加快北部发展 天津将成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王金祥:五年内加快培育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
东北经济区已具备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优势
东北经济区将成中国第4大经济增长极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