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编剧经济待遇比较

2013年05月13日11: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编剧 经济待遇 个人品牌 话语权 署名权 稿费 资本式 影视产业链

《哈利•波特》之母——乔安妮 •凯瑟林•罗琳,她的《哈利•波特》系列目前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3亿多册。不但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更打通电影、电视版权的授权开发,个人资产高达10多亿美元,成为大不列颠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其在《哈利•波特7》推出后,一天收入就折合人民币约1.85亿元。这个价值榜国内的作家或编剧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

斯坦•李,《X-men》、《蜘蛛侠》、《神奇四超人》、《绿巨人》等漫画及影视作品,成功奠定了他在美国漫画界无人不知的元老级地位。斯坦•李已成为美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并为神奇漫画公司带来了无限商机,公司作品里90%以上的知名角色都是他创造的。他的漫画已在全球75个以上的国家,以25种不同语言出版发行了20亿册以上。可说是一个人的版权作品盘活一个产业的典范。

而国内编剧们的经济待遇,从目前来看,和上述国际超级队伍不可同日而语,但近年来受编剧维权、影视市场繁荣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流编剧队伍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著名编剧邹静之、刘恒因华策影视的股东身份而成为富豪编剧,虽也是个人品牌价值的体现,总体仍是一场资本的附丽。凭借《奋斗》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作家石康曾誓言要成为中国首位“千万元版权费作家”,结果还要“屈就”投身制作环节去寻求话语权和利润分成。更多不知名的编剧还需要长年奋斗在署名权、稿费等权利战争中。

诚然,J.K罗琳和斯坦•李的成功,除去自身的不断奋斗和实力外,跟国外的版权环境以及他们的经纪公司也有密切关系。资本对其经济价值的产生也具有相当的发酵作用,但发酵的主体仍是其版权价值。而在中国,“资本式成功之道”却是当下很多文化界人士的共识。几乎有点想法、有所追求的影视公司,心里可能都在想着如何筹集资本、如何上市、如何做大,如何一人身兼多职、通吃产业链等问题。喜多瑞编剧群体寻找私募投资人、变身投资主体的策略,诚然,有内容方追求更多话语权的权利,有作为民营公司经营的实际困难,但多少也揭示着当下“千人一条路”的尴尬现状,多少也揭示着当下影视产业链各环节各司其职职能的缺失。

巧用资本,诚然可以壮大版权产业价值,推出一批行业领先型公司,运用资本也可以完整掌握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轻易地控制人才、内容平台、渠道平台,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改写行业竞争规则。然而,资本的胜利终究只属于资本,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环节的均衡发展,每个环节的扎实根基。因此,相比于喜多瑞的投资人身份,人们更愿意看到其作为编剧主体,善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经纪出更多影视储备人才。人们也更愿意看到,有一天他们是通过自己手中的内容,创造出如上述J.K罗琳、斯坦•李一样的版权式成功,改写被资本之手掌控的命运。(中国文化报 文化财富周刊 供稿 作者 肖帝雷)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