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与院线博弈 分账比例提高2%

2011年11月30日09:3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院线 制片方 金陵十三钗 票房 二张组合 影院 中国电影 博弈 满城尽带黄金甲

《金陵十三钗》与八大院线对垒博弈,分账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

45%,新标准的诞生?

《金陵十三钗》与全国八大院线的对垒,第一阶段暂告段落——有消息称,院线已经基本接受了张伟平和张艺谋提出的要求,将该片票房分账比例从43%提升至45%,最低票价上涨5元。

这不是“二张组合”首次冲击分账比例:从《英雄》、《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次改变游戏规则,将制片方分账比例从33%一路提高到43%。尽管事件的走向还存在变数,不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假使“二张组合”最后能够如愿以偿,45%会成为业界新标准吗?

回放:制片方放映方都说自己风险大

《金陵十三钗》上映前,“二张组合”突然提出,要打破惯例,提高票房分账比例和最低票价,引起八家主要院线的抗议。“二张”的理由是:“做影院的人,盖影院还落下一个固定资产。我拍电影如果亏钱,手里就只剩一张盘,风险都在我身上。按分账比例,院线还占大头,他们有什么不满意的?”而院线也有一肚子委屈:“影院租金越来越贵,经营压力很大;而一部影片的票房很难预料,提高分账比例,对院线是个很大的风险。”

眼下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是:除了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外,剩余票房所得中,52%以上归院线和影院,43%以下归制片方,还有不到10%归发行方。而最低票价的意义则在于,它是票房分账的基础——举例来说,某片的最低票价是35元,那么不管影院售出的票价是20元还是100元,最后分账时都以35元计算。

根由:“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表面看来,这是场利益之争,而根源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不健全。此次提高分账比例,张伟平拿出好莱坞做参照:在美国,制片方最高可得65%的票房分成。而事实上,制片方拿大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电影产业的惯例,有数据显示,欧洲国家给制片方定的分账比例在55%到65%之间,韩国和印度也有60%左右。为什么“内容为王”的原则到了中国就行不通?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在中国电影收入基本上只有影院放映一条渠道,DVD和周边产品方面可以获得的利润基本没有。在制片方对院线过度依赖下,后者“霸气外露”也就可想而知了。

出路:没有万全模式,协商机制更重要

《金陵十三钗》此次即使大获全胜,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电影“渠道为王”的大局;院线即便最后全面接受“二张”协议,也并非对制片方的让步,而是面对利益的妥协,但放眼中国,有多少国产电影能像《金陵十三钗》那样让院线对票房充满信心?这很可能只是个例,而不会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那么,制片方和放映方,作为一条产业链的上下两端,有可能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仍以电影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制片方65%的分账比例实际上是浮动的,即首周制片方拿65%,第二周拿60%,依次递减,同时做到了前期保证制片方迅速收回成本,后期保证影院盈利并延长电影上映时间。而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从影片制作到放映的一条龙:北美的主流院线基本上都属于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

在中国,电影公司自组院线的全产业链模式也越来越盛行。国内主要院线都由电影集团建立,无论是国有的中影、上影,还是民营的博纳、星美,旗下都有自己的院线,既保证了院线的片源,又为电影提供了足够的放映空间。此次“二张组合”遭到院线的围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院线。

“但‘一条龙’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垄断,这对于那些独立制片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竞争。”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如此向记者表示。而另一方面,可以预测,因为分账比例而引发的纠纷今后只会越来越多。

在石川看来,有利益就有冲突,这并不奇怪,但问题不能总是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方式来解决。“《金陵十三钗》事件”最大的意义恐怕在于提醒业界:中国电影产业缺少的不是一种万全的模式,而是以有效的行业协商机制,将利益分配问题在行业内部解决,帮助冲突双方在妥协中达到共赢。

本报记者 邵岭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