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剧被批价值错乱 其小说市场进入平稳趋降期

2011年11月03日10: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穿越 小说 步步惊心 市场博弈 市场整体 小说改编 小说原著 市场风险 进入竞争

穿越作品:文学之福还是精神之病

2005年,穿越小说之风劲吹;2011年,《宫》、《步步惊心》再度刮起穿越之风。面对千万“穿越迷”的热情,旁观者有包容,更有质疑。

有人坚信,穿越之作一样能产生经典,他们甚至拿出了佐证,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等已有穿越的影子,李碧华的《秦俑》改编成电影后也成了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刘鑫认为:“穿越作品不会把人们带到沟里。”在他看来,穿越文化一方面让人们获得娱乐和放松,另一方面其独有的想象力也是当今文坛所缺乏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也肯定穿越之作的价值,“穿越小说是一种言情模式的文学变种,言情小说从来都是白日梦。在这个梦境中,普通人能带入自己,让自己平庸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文学评论家胡平则认为:“国内纯文学很少有幻想类的作品,这是一个缺憾。”他认为,穿越小说、穿越剧的出现,恰恰填补了纯文学题材的空缺。

但创作者和欣赏者往往抱着纯粹的娱乐心态、玩票心态,盲目追求好看、好玩,一味追求自我满足,也让穿越文化蒙受了不白之冤。

“理想委顿,价值错乱。”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谢轶群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他认为,穿越作品的创作者和受众不相信将来会变好,宁愿把梦想安放在过去,以今人相遇古人和历史旧事来寻求心理上的优越。这就是理想委顿。“那些封建朝代,本是被历史翻过的一页,却成为年轻人的向往,在穿越作品中被描写得如此美好,清朝之类真的那么绚丽多彩?这就叫‘价值错乱’。”

“我对颠覆和恶搞历史的、没有内在逻辑的穿越作品极不喜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直言。他认为,如今大量的穿越作品恶搞成分太多,无非给古装戏披了件娱乐的外套。“这件娱乐‘外套’就是三角恋、人工呼吸、学现代人撒娇这些元素,甚至没有触及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穿越过度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分析道:“工作节奏加快、价值判断多元化、竞争中过于强调成功,对很多人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现实和愿望的巨大反差,年轻人只好以精神上的白日梦来填补焦虑、空虚,这也无可厚非。”但他认为,一味在虚拟和现实中不断摇摆,靠白日梦来让自己得到满足,沉溺在非现实的世界里,只会令人对现实、对自身更加不满,甚至会出现病态。

“适度的白日梦可以,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回来,否则这个梦一定会破灭。”宗春山说。

编后

穿越:一片浮云而已

解玺璋

现在出版界,甚或文化界有些人眼眶子很浅,看到一本书或一个剧多卖了几个钱就激动得不得了,以为挖到了一个金矿,而且,马上就有人扑上来论证其合理性,这在文化多元论畅行的当下,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比如穿越小说和穿越剧。

穿越作品滥觞于网络写作,因为点击率很高,被敏感、精明的文化商人开发成可以热卖的文化商品。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穿越作品自然不愁找不到自己的消费者,特别是在大众的文学口味已经被泛滥的劣质文字败坏得美丑不分的时候,这种花里胡哨的文字很容易赢得一些小女子的芳心。

这样的作品在网上很多,有的流行,有的不流行,有的略有一些姿色,有的则丑陋不堪。希望对它有所了解的人无须多读,只须挑几部略有姿色的瞻仰一下,便可知其大概。有些作者强调这些作品都来自他的想象,也有学者或专家试图证明其想象力的独特,但说老实话,就我看过的而言,她们的想象无不来自90年代以来的港式电视剧或对港式电视剧的模仿之作,比如《还珠格格》。这种童年的或少年的记忆,在她们贫瘠的生活记忆中显得十分突出,遂成为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明乎此就知道,所谓穿越是很容易被新的商品和时尚所取代的,这种快速的淘汰甚至不可能给它留下成为经典的时间,所以我们不必在意有人说它一定能产生经典,因为当下一个流行样式出现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把这种期许奉献给新的样式。事实上,穿越就像飘过我们头顶的一片浮云,我们甚至不能保证它会在最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读者头上停留。为了证明它的伟大,有人甚至不惜让《红楼梦》和《百年孤独》来做其“新婚”的伴娘,结果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笑柄。不知道曹雪芹和马尔克斯肯不肯!

人物速描

一个穿越作者的阅读生活

桐华一袭蓝色裙子和深秋的气韵很合拍。上个月底,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步步惊心》签售现场,当她出现时,全场高分贝的尖叫声和人群中举起的大大小小的相机,可以证明她的明星作家的身份。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读者。

无论是签售,还是随后面对本报记者的专访,桐华都显得不善言辞。出版人一草这样评价她:“她没有跟太多的人打过交道,她是太老实了。”而桐华自己说,她想说的话都在书里。

桐华是西北人,但她不愿意提及具体出生、成长在哪个城市,她认为这是她的隐私,她坚守自己的底线。甚至说到写作源头,她也只是一句话概括:“家里书很多,很自然就拿起来看了。”

桐华说,她不到6岁就上了小学,看书是她从小最乐意做的一件事。“什么都看,没有什么偏好,家里有一些佛经故事书,我也拿它当童话看。”其中一本叫《九色鹿》的佛经故事书,给桐华的印象尤其深。这个故事绘于莫高窟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小桐华的脑子里刻下了九色鹿的可爱形象,更记住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懂得报恩。

桐华小时候也爱看卡通、漫画,她轻描淡写地说:“小朋友想象力都是很丰富的,都喜欢多姿多彩的东西。”在这类作品中,她提到了日本漫画《尼罗河的女儿》,这部漫画是少女漫画界最长寿的作品之一。该书讲述了热爱考古学的当代美国女孩凯罗尔,因父亲出资挖掘埃及法老墓室而遭到诅咒,被在当代复活的女王爱西丝带回了3000年前的古埃及。按照后来的说法,这是一部真正的穿越作品。

不到10岁,桐华就开始看大部头书了,这类书往往是成年人涉足的领域。“侦探的、悬疑的、东方的、西方的,什么书我都爱看。”

“阿加莎·克里斯蒂老太太的大量作品我都看过,像《东方快车谋杀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艳阳下的谋杀案》、《校园疑云》等,实在是太多了,日本的悬疑作品,十有八九我全看过。”而中外经典名著,桐华同样涉猎广泛,《红楼梦》、《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她都曾读过。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