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举国之力促文化产业大发展之八大举措

2011年10月26日08:4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人才 陈少峰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企业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核心 文化传媒 文化创作 文化建设 文化需求

陈少峰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提出,“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日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就《公报》中有关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创新要求和发展举措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陈少峰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并就有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总体上可以将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和采取的举措归结为八个方面。

第一个举措,是更加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显然,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出目标引导的重点,就是从十二五时期起,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个举措,是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易言之,要从计划发展文化,转变为以计划发展提升文化事业和市场提供主要文化产品相结合,尤其要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结合。

第三个举措,是重视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发挥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竞争和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就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不断激发民营文化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第四个举措,是通过鼓励和扶持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改变对外文化走出去的观念和做法:“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应将国际市场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对外文化内容贸易的顺差,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第五个举措,是完善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这就要求打破行政壁垒,以文化内容的需求为导向,持续扩大面向各个社会群体的文化供给,以文化精品拉动文化需求,增加政府购买份额。同时,利用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传媒企业的竞争力。

第六个举措,是健全实现文化内容创造的动力机制。《公报》重视文化内容的创造,主张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积极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应营造文化创造的环境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大众参与内容创作和创造,以此支撑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第七个举措,是转变文化管理方式:“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显然,“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一个提法,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改变管理文化、引导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方法,在文化创作、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遵循客观规律,并按照科学方法和发展观来改进文化领域的评价、引导、指导、推动等做法,以及改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方法。

第八个举措,是创新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显然,文化创造的水平又取决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在“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理念中,强调了要以推动文化创造为核心,以激发创造力为重点,转变文化人才培养管理和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更加重视文化人才,尊重文化人才,积极培养文化人才,建设强大的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中,需要政府在今后的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发展中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在完善、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用。陈少峰认为,党和政府今后将从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开发等角度加大扶持和奖励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力度,促进文化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发挥竞争机制,积极引导和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