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古桥53年后钻出天目湖 桥两边各有个龙头

2011年04月21日10: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古桥 天目湖 山丫桥 乾隆年间 南汇桥 甲寅 石桥 青石板 乾隆甲寅 汇

古桥的大部分还淹没在水下

依稀可辨的桥名“南汇桥”

桥头精美的龙头雕塑 周青/摄

今年1到3月份,常州溧阳市遭遇58年以来降雨量最少的时间段,溧阳天目湖的水位降到历史低位,随着水位的下降,淹没于天目湖湖水中的一座古桥也露出真容。有的网友甚至将它和浙江千岛湖的水下千年古城相比。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古桥,它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又连接着怎样的历史记忆?

水位下降古桥现身

近日,溧阳一家网站的论坛里出现了一个题为“天目湖中惊现古桥”的帖子。发帖网友称,天目湖是人工湖,是1958年兴修水库而形成的,修水库搬迁了多个镇、村。近日天目湖因为水位极低,当年被淹没的著名景点山丫桥得以浮出水面。

帖子发出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回忆。网友“真诚88”说:“从小记得我爷爷说,那个时候山丫桥连着一个很大的集镇,他经常去镇上茶馆里喝茶,直到1958年修建沙河水库,山丫桥才被淹没了。”还有一位网友调侃说:“熬了五十几年,终于有机会出来晒晒太阳了。”

可能建于乾隆年间

从天目湖景区驱车20分钟左右,即可看到这座古石桥。古石桥被一片湖水环抱,只露出小半个石拱和小部分与岸边相连的引桥,大部分还淹没在水下。古桥所在地杨村村村委副书记史顺芝说,桥对面那片荒滩可能就是网友所说的当年集镇所在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古石桥的表面呈拱形,横铺着一块块长条石。史顺芝说,桥面上原来铺的青石板都没有了,现在看到的只是桥身。记者数了一下,石拱由7块条石组成,宽约3米,露出来的桥拱距水面一米多高。随行的天目湖镇一位负责人捡起桥上一个黑乎乎的碎块,敲开后,露出了里面白色石灰状的东西,他看了看说:“这可能是造桥用的一种特殊粘合剂,用糯米和石灰粉搅拌在一起,来粘合桥上的青石板的。”

更吸引人的是,古石桥石拱旁有一个看上去像兽头的雕饰物。在桥南侧石拱顶端的一块条石上,隐约可见雕刻的文字。清洗过后,条石上的字迹渐渐显现出来。左侧的是一个“桥”字,随后“桥”前面的一个“汇”字也可以看清了,“汇”字前面还有一个字,却无法辨认了。在条石右侧,还竖着刻着几个小字,能看清的只有“乾”和“甲寅”,随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应该表示的是造桥年代,放大相机里的照片后,“乾隆甲寅”几个字清晰地显露出来。工作人员称,由此推定,这可能是一座乾隆年间修建的古桥。资料显示,“乾隆甲寅”应该是公元1794年。也就是说这座桥距今可能有200多年历史。

昔日集镇的主入口

山丫桥位于天目湖上游的一条支流上,所在地叫杨村村。在杨村村一个叫做“下桥村”的地方,记者找到了王春生老人。老人的家在离湖边不远的一座山凹里。

王春生老人今年78岁,他回忆说,修水库前,山丫桥所在的地方有一条小河穿过山谷,山丫桥就建在河上。过了桥,河的西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集镇,上世纪50年代叫山丫乡,这座桥就是集镇的主要出入口。“修水库前那个集镇很热闹,有一条南北向的大街,大约一里长,街上有茶馆、小店……附近的人平时没事都上那喝茶,遇上赶集的时候,热闹得很。”

山丫桥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王春生说,他也说不上来,只记得从他记事起就有那座桥了。手推车、牛车、马车都从桥上走,由于年代久远,桥面上铺的青石板都被车轱辘压出了两条深深的凹痕。王春生说,1958年修沙河水库他也参与了。水库修好后,整个山丫乡全都要搬迁,“搬迁的时候整个集镇的房子全拆掉了,山丫桥面上的一些青石板也被人抬走了。”

桥两边各有个龙头

昨天下午,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的顾副局长听记者介绍了天目湖中出现古桥一事后,立即表示将让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调查。

下午5点左右,顾副局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将桥面清洗了一下,看到刻在桥上的字迹显示这座桥叫“南汇桥”,是乾隆甲寅年建的,当地人所说的“山丫桥”,可能是个俗称。露出水面的部分长18米,宽3.8米,由天子石和青砖建成,加固的方式是古代常用的糯米和石灰。”顾副局长介绍说:“南汇桥有两个其他桥所没有的特点。一是桥两边各有一个龙头,现在只看到一处,这种装饰很少看到,以前只发现过老虎纹。还有就是桥的石缝中有比银元大一些的铁片,有三四毫米厚,我们推断应该是防止坍塌,加固用的。现在这些铁片还牢牢地嵌在石板间,抠都抠不动,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古桥上发现这种设计。”顾副局长表示:“像这样的古桥应该就是原址保护,不动不拆。”那么,这座古桥会不会开发为旅游景点呢?顾副局长说,如果能开发出来,也能更好地对它进行保护。但现在有一个问题,石桥一会儿在水上一会儿在水下,情况比较特殊。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