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云长同台乱战:中国电影产业问路后百亿

2011年03月31日11: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类型片 电影市场 乐视 缺乏类型 分众传播 电影类型 电影产业 电影人 电影的精神

“类型化是工业化机制的基础,是电影产业化的必然选择。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需要规模化产品的支撑,而类型片就相当于电影产业的产品。对于中国电影产业链条来说,就是需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类型电影。”饶曙光说,“中国电影需要大量类型片。”

类型创作仍粗浅

题材重复、样式单一、创新不足,没有被当成“基础科学”对待

似乎,中国电影不缺乏类型片,以喜剧片为例,仅2011年就有《刀见笑》、《我知女人心》、《神奇侠侣》、《最强喜事》等。然而,“中国内地类型喜剧功能单一化,没有培育出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明星,包括对喜剧具有长远热情并且有相当思考能力的剧作家和导演,也没有培养出喜剧的人才链条。”李道新说。

“国内对类型片的理解还十分粗浅,对类型叙事理解不足,哪怕是中国类型电影中发展相对成熟的武侠片,也处处存在叙事的断裂和割裂。其次是对叙事的价值观构建不够,缺乏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无法在最大层面吸引最大多数的观众。”饶曙光说。

题材重复,也成为国内类型电影的一大特色,据了解,今年甚至将出现“5个关云长、3场鸿门宴、2个孙悟空同台乱战”的局面。“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类型片面临种类少、类型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需要避免题材和类型上更多的重复和浪费。”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所担忧的是,现在对类型电影的理解出现了一个偏差,即过分注重制作层面,而忽视类型电影文化层面的内涵。“大片虽然披上了大制作的黄金外衣,却很少表现出对人性等主流价值观的关照。”

“中国类型电影还处在粗放的时期,中国电影行业现在对类型重视不够,没有将类型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待,没有建立好电影产业的基础。”张昭说。

在田卉群看来,类型电影的发展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叙事的把握,通过类型化的叙事方式和桥段,达到对叙事的精准把握;二是对文化本质的理解,形成文化理念的认知;三是创造时尚,类型电影提供了感受社会全新的视野,这个时尚不仅体现在流行的元素,更体现在流行的文化理念。“而国内类型电影目前还没有做到类型的前两个层面。”

类型有法无定法

踏实创作、积极探索,不生搬硬套,用成熟的电影语言赢得认可

“电影类型是电影文化产品的基石,也构成电影产业的基石。”张昭一语道出了类型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意义。而中国的类型片,又该如何突围?

“类型片有法但无定法!”张宏森指出:“类型片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有个本土化和现代化过程。”

“中国类型片借鉴国外的叙事经验和手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叙事规律和价值观,并需要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最终才能为本土观众所接受。”饶曙光说,这需要一批创作者和团队,乃至新生代电影人孜孜不倦的努力。

“内地需要一批纯粹的类型创作者,每一个类型需要有专门的创作者去实践,类型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规律,创作者需要在一个类型上不断探索。”李道新希望创作者尝试新的类型,开拓电影的想象力和空间,“中国内地还缺少很多种类型,比如梦境和穿越的题材。在网络时代的语境下,电影要为年轻的网络一代接受,就需要向新空间探索。”

张昭则呼吁,业内要踏踏实实强化类型,学习类型规律,对每一个类型从创作、制作到市场推广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电影要走出去也需要突破类型的门槛,很多中国的故事如果依托类型进行讲述的话,就能在国际主流商业片上打开市场。”张昭说。

专家认为,除了拼档期、拼成本、拼制作,更多的是需要把电影拍得像电影,各个生产环节都要讲究专业化的生产标准,用类型化去指导,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加紧了青年编剧扶持计划、青年导演扶持计划,鼓励创作出有类型特质的作品,帮助创作者和投资、制片单位更多交流,力图为更多创作者和创新性作品提供更多的扶持和资助。

张宏森在鼓励出现精品力作的同时,特别强调电影的思想含量。“在电影的精神和价值上,呼唤更加美好的价值观,关键要在电影艺术上多锤炼、多学习、多探索。只有用丰富的电影手段、成熟的电影语言才能赢得观众对电影价值观认可,实现电影价值观和观众之间的交换和对应。”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