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除了大片,我们还能看什么?国产电影如何才能更好看?电影档期何时才能摆脱冷热不均的状况?……
在回答这些疑问时,类型化成为必选项,被专家和业内人士一再提及。看起来,在中国电影的产业之路上,类型化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那么,什么是类型片,为什么要发展类型片,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类型化?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中国电影产业而言,意义非常。
2009年,我在25岁的时候导演了自己的首部胶片电影,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但现在不一样,年轻的电影人有很多机会。从我的角度看,中小成本的类型片可以成为年轻电影人的首选。
大片有大片的优势,但类型化并不专属于大片,我们可以拼剧本、拼故事、拼角度,中小成本类型片讲好故事同样可以赢得市场。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我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寻找类型化思维的好剧本、好故事、好角度。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青年导演王莉对类型片的感悟
不缺大片缺类型
日常时段的影片供给不足,非黄金档期的市场没有培育
贺岁档和“五一”档之间的3、4月份,是电影市场的传统淡季,这个特点在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得格外明显。
“目前,中国电影日常时段的影片供给不足,靠大片撑起的市场呈现偶发和不稳定的特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在发展成熟的电影市场,如好莱坞、宝莱坞,非黄金档期的电影市场主要是由针对特定观众的中小类型片填充的,而目前中国电影非黄金档期的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中小影片的类型化特质和分众传播能力还远远不够。”
这也说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共同心声:国内电影市场缺的不是大片,而是能够连续在影院放5—6周的中小规模类型片。
什么是类型片?
在通俗意义上,类型片也可以被理解为通常所说的爱情片、喜剧片等。“类型是商业电影的基础科学。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即基本套路;对观众来讲,类型片会对观众分群,并形成相应的观影经验。”乐视影业首席执行官张昭以他担任制片人的“喜事”系列电影为例,“喜事”电影保留港产喜剧传统,定位贺岁喜剧类型,从2009年的《家有喜事2009》开始连续在贺岁档推出,在观众中形成一定的观影惯性,直到今年的《最强喜事》一举在春节档、情人节档期上映的国产喜剧、爱情片中拔得头筹。由此,足见类型的重要性。
“类型片的定义永远是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完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说。据介绍,类型的概念最早源自好莱坞,类型片兼顾了艺术和技术、观众和市场,不但是好莱坞电影制胜的法宝,也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