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鸟金器。
纵目铜人:蚕神的化身还是帝王写真
三星堆遗址中,大青铜人面具共出土20余件,一次性出土如此多的铜人面具,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专家推断,三星堆铜面具应属陈置在宗庙内的神器。
“纵目”面具是三星堆青铜器中争议最多的器物之一。此次在南越王博物馆中展出的纵目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神异的相貌好似俗称的“千里眼、顺风耳”。考古专家指出,古籍《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正是对“纵目”的直观表现,这件面具代表的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形象。
那么,蚕丛“纵目”的又由何起源?对此专家们也有多种推测。有人认为,这个青铜纵目人面像, 就是蚕神的形象,是对古代蜀人养蚕发展经济和提供生活来源的形象化解读。
那么,如果纵目人面具是蚕丛,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眼形器,又当作何解释?这些出土的青铜眼形器有菱形的、三角形的、“臣”字形的等,专家解释,从巫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蜀人崇拜眼睛的文化心理可能与他们认为巫师的眼睛具有能见神鬼幽明的神奇功能有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古代世界的很多民族中,曾发现有以眼睛图像象征太阳的观念与遗物,崇拜眼睛就是崇拜太阳。那么在古蜀人的观念里可能也是把眼睛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神鸟:远古太阳艺术品
古蜀国人崇拜太阳的习俗在三星堆另一件文物中有更加直观的呈现——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与同一祭祀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纹饰相似,也与中国南方出土的铜鼓上的太阳纹饰相像,因此被发掘者命名为“太阳形器”。目前主流观点多认为它是太阳的象征,可以推知,当时的古蜀国已经有了专门祭日的仪式。
不过说到将“日”与“乌”结合得最完美而具艺术效果的,则非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莫属。
“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
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族号为“开明”,“开明”本是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的词汇,开明王族的家族墓地——商业街船棺墓的棺木上也刻有与太阳崇拜相关的图案。不难推断出,崇奉太阳是古蜀族的习俗。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金饰被学界视为古人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因此,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黄金面具:与世界艺术呼应
展览中的重头器物,青铜大立人像出自二号祭祀坑,通高2.62米,由1.72米高的人像和0.9米高的底座组成,是世界范围内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人像面部十分生动,显得气质非凡。
最耐人寻味的是人像的手势,双手握成环形呈抱握状,两只手的环形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究竟是特定的手势?还是拿着什么东西?目前有人认为他拿的是象牙,有人认为是玉琮,也有人认为拿的是法筒,还有人认为什么也没拿……由于相关资料甚少,目前还很难确定。
而更为神秘的人像是那些“金面罩人”。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仅有四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
用黄金覆在面具之上,在国内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最具代表性。它们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也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金面罩或许有娱神以使神更灵验的作用。卜松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