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著名歌手、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摄
少数民族文化需要系统传承梳理
主持人:在你看来,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呢?
朱哲琴:其实这些年来,我觉得国家也不是没有做相应的工作,有很多相关的个人以及朋友都在不同方面尽自己所能。但是从整体来看,整个公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以及整体的联动和推动还是没有开展得非常广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近年来,由于很多人有条件到这些区域去旅行,很多人慢慢也有了这个意识,但是我们如何去做?如何去探讨一些能够有持续性的东西?这需要一个时间,也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我希望这次少数民族保护发展的亲善项目能够联动大家,让一些有心人能够在这个平台走到一起,互相联动,对这个事情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您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样的意义?
朱哲琴:实际上,我们的城市是从过去非常荒芜的阶段过来的,这些文化本身的联系从来没有断裂过。反过来,在这些区域有很原初的文化状态和自然环境,但是那里的人们生活状态是非常贫瘠的,我们如何保持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对我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行动,也是非常紧迫的行动。因为这些文化很可能由于我们人类的不重视而遗失掉,我们不能把这些传承在自己手上错过。
主持人:现阶段好像人们这方面的意识不是特别强。
朱哲琴:是的,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愿望。如果你在一个家族里,你就会很感谢你的祖先,因为我们有族谱,你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是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传承和梳理,那么在这么一个文化发达的年代我们就不能做到吗?
联合国也希望推动文化的再生获得这些东西,我曾经去过安哥拉、博茨瓦纳,也去过马拉维。我觉得人类在遭受这种苦难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做到了吗?我们是真的那么荣耀、那么能干吗?那个时候我就有非常深的怀疑。
亲善大使工作先从音乐入手
主持人:在您担任亲善大使期间,将具体计划做哪些工作?
朱哲琴:这个概念非常大,我希望在两年的任期里面能够找到一些实在的、切实可行的东西。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宣传和推广,也来自于媒介的支持。媒体的反响是超过我们工作小组期待的,我们非常感动。另一方面,希望在这两年的时间,我和我的亲善团队能够连接社会不同的层面做一些事情。音乐是我的本行,我想从音乐开始,准备先做一个双CD。
主持人:怎么样的CD呢?
朱哲琴: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到这主要的六个区,包括云南、新疆、西藏、青海、贵州和内蒙,经过抽样调查和记录,做一个原素材版,知道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在哪里,他们真实的样貌是什么样的。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资源再生,其实这些资源不是枯萎掉的东西,彼此都是互相影响和互动的。所以我们发动了很多音乐家,一起参与到其中,请他们选择相关的素材。作为发起人,我对这项工作是义不容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