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湖北武汉多日积雪开始融化,东湖梅园中的梅花破蕾吐蕊,报告春的讯息。 中新社发 宋建春 摄
资料图: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 中新社发 张晓理 摄
这厢号称两千年历史,并搬出了唐朝的武则天皇帝;那厢用傲然风骨誉为中华民族气节,并成为多个城市市花,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力挺……
今天,围绕牡丹、梅花谁能当选中国国花之争,随着上海近日多处举办花展再度掀起波澜。
争斗由来已久
“国花相争已有20多年,至今没有结果,使我们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没有国花的国家,遗憾啊。”说起牡丹与梅花争宠国花,负责筹建上海首条梅花街的养梅专家蒋中平则是坚定的“挺梅派”。他告诉记者,在1987年进行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中,梅花得票数第一,牡丹居次。而本报记者也在“天工网”绿化吧和“筑龙论坛”园林景观栏目看到,经抽样调查国花选择,网民看中梅花的分占60%与38%,而选牡丹则为20%与27%。
令人注目的是,在今天长风公园等地举办的菏泽牡丹和世纪公园、梅川路开办的梅花展上,双方代表争辩激烈。“牡丹派”认为,远在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就有令牡丹一夜绽放的钦令,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又钦定牡丹为国花。 “梅花派”则不以为然,不但指出梅花是体现“国魂”、精神文明的象征,更是列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魁首。据上海花卉协会副会长、上海花卉节的总指挥张克明回忆,当年在上海国际花卉节上,连菏泽、洛阳牡丹也搞“窝里斗”,互不买账,最终主办方在一个大厅内南北两个角各辟200平方米供双方展出才相安无事,“花卉门户之争,连同盟兄弟也那么激烈,更不用讲与其他流派的争斗了”。据悉,中国花卉协会曾在1994年评选国花,尽管最终牡丹胜出,但终因争议太大而不了了之。
双方各有理由
蒋中平透露:去年,在牡丹、梅花争宠的纷争中,还出现河南、山东籍的全国人大代表,与浙江、湖北籍的梅花派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撰写议案,要求尽快确立国花。
河南媒体当时乐观地预测:“要么不设国花,要设就是牡丹,因为唯有牡丹真国色。”
记者先后采访两派代表人士,探寻“两花”相争的真正缘由。他们认为,牡丹代表繁荣富贵,梅花象征坚贞不屈。如果梅花占上风,就会被认为现在还达不到安享繁荣的阶段,还需要梅花所象征的那种奋斗精神。繁荣强大的时代如唐朝,牡丹特别吃香;在艰难困苦的年代,梅花更受青睐。牡丹是大众化的代表,能引发争睹的盛况,梅花则更多地渗入了文化的元素,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并且人格化。
院士建议“双花”
号称园林之母的中国,不能没有国花!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曾联名62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起草倡议,建议将梅花、牡丹定为双国花。尽管今年92岁的陈俊愉教授是中国花协梅花腊梅分会会长,但他并非“独梅派”,由他领衔设双国花的建议,反响热烈。他曾疾呼,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应该尽早选定国花。他认为,一国两花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他说,梅花自然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流域,牡丹遍及黄河中原流域与地区,一南一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日本以樱花与菊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理花为双国花,可见双国花在世界上也普遍存在。连北京也以菊花和月季为“双市花”,无锡以梅花与杜鹃为“双市花”。“双花派”强调,更重要的是,定双国花能够避免把国花评定变为地域利益的争斗。(来源:新民晚报 郭剑烽 范小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