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13日继续在多个地方展开激战,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东部石油重镇卜雷加一带。正当全世界都在关注卡扎菲下一步棋之时,卡扎菲同来访的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前总统伊柳姆日诺夫下起了国际象棋。 阿拉伯媒体“中东在线”13日评论说,在频频遭到北约轰炸的情况下,卡扎菲还能够悠然接待伊柳姆日诺夫,从容不迫地同他下棋,这说明卡扎菲仍有不小的“生存空间”。埃及“第七日”网站13日指出,利比亚战事已近4个月,卡扎菲能撑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卡扎菲对弈叙旧
利比亚官方电视台12日播出了卡扎菲与伊柳姆日诺夫对弈的镜头,画面中穿黑袍、戴墨镜的卡扎菲显得从容镇静。卡扎菲向伊柳姆日诺夫表示,尽管压力重重,但他无意离开利比亚。卡扎菲说,他决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家,不会离开亲人被炸死的这片土地。伊柳姆日诺夫参观了卡扎菲儿孙被炸死的房间,向卡扎菲表达了慰问。
伊柳姆日诺夫11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此行意在推广国际象棋在非洲的发展。中东媒体报道说,卡扎菲与伊柳姆日诺夫相识于2004年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此次伊柳姆日诺夫访问利比亚,同卡扎菲见面时两人除对弈叙旧外,还谈及了当下的利比亚形势。此外,伊柳姆日诺夫还向卡扎菲赠送了一枚做工精致的国际象棋棋子。
两派展开外交博弈
尽管面临着政治、军事和经济困境,但卡扎菲仍顶着内外压力拒绝交权。12日晚,利比亚政府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利比亚政府拒绝任何以卡扎菲离开利比亚为前提的谈判。这样的要求既不道德,也是非人性的,利比亚政府不可能接受,谁也没有权力要求卡扎菲离开利比亚。易卜拉欣同时宣布,政府军已经平息了西部城市扎维耶的“叛乱活动”。
俄罗斯总统利比亚问题特别代表马尔格洛夫13日表示,他计划下周访问的黎波里,他将同利比亚总理和外长举行会谈。如果卡扎菲同意接见他,他也将与卡扎菲进行会面。马尔格洛夫表示,俄方希望北约能够为此次访问提供安全交通走廊。上周,马尔格洛夫访问了利比亚反对派控制的班加西,并与“国家过渡委员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与此同时,利比亚反对派也在全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国家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等官员也在马不停蹄地出访,争取更多国家的援助与支持。继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外长及塞内加尔总统相继造访班加西,并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之后,阿联酋政府12日也宣布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阿联酋外长谢赫阿卜杜拉宣布,阿联酋决定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他说,阿联酋将很快在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设立临时代办处。
13日下午,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访问班加西,将同贾利勒等会面,以“商讨应对利比亚当前局势和早日实现各方和解等问题”。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3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当天晚些时候敦促非洲联盟对利比亚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以促使卡扎菲早日下台。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言人阿马尔·贝拉尼12日断然否认卡扎菲正在阿尔及利亚流亡的相关报道,称此类新闻报道纯属“捏造事实和无稽之谈”。
北约露出急躁情绪
13日,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继续在多个地方展开激战,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东部石油重镇卜雷加一带,政府军动用大炮和火箭弹等对反政府武装展开猛攻。反政府武装不得不撤离,政府军则进行追击。在卜雷加和艾季达比耶一带,多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被打死,伤者也达到100多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3日报道说,在过去的两天里,各地被打死的反政府武装人员已超过60人。
利比亚反对派再次要求北约加大打击利政府军的力度。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也呼吁更多北约成员国为在利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但应者寥寥。挪威国防部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说,打算从8月1日起撤出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这样,挪威将成为第一个设置撤军期限的国家。挪威此举是否会在北约成员国引起“连锁反应”,值得关注。
中东媒体报道说,相对卡扎菲的从容,北约却表现出急躁情绪,加紧了对利比亚政府军和相关政府目标的空袭。2天前,利比亚政府军声称击落了一架北约的武装直升机,但北约对此予以否认。12日,北约飞机再次轰炸卡扎菲的住所及的黎波里东部的一个军用机场,目前利政府尚未公布空袭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利比亚问题专家阿格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卡扎菲已“接近其政治生涯的终结”。西方国家早就想将卡扎菲赶下台,但是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利比亚内乱给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新机遇。
阿格里认为,卡扎菲一旦倒台,利比亚反对派“国家过渡委员会”将行代政府之职,其后将修改宪法、举行大选,建立民主政体。在这一过程中,利比亚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不会陷入像索马里和阿富汗那样的混乱状态。利比亚的重要性也绝非索马里和阿富汗可比,因为西方国家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已经有了一套战后过渡方案。
(本报开罗、莫斯科6月13日电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谭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