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世博理念引领未来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阶段性总结
10月18日上午,上海世博会南非馆在园区众多展馆中率先举行闭馆仪式。不过,“这只是一个仪式,南非馆将继续开放,直至世博会结束。”仪式上,南非内政部长恩科萨扎娜·德拉米尼·祖马称,上海世博会为南非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南非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最大收获之一。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阶段性总结。”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智认为,上海世博会核心理念是“和谐”,还包含了“低碳”、“创新”、“包容”、“共生”等四大理念,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我们的未来。
相对于“包容”、“共生”,“低碳”和“创新”理念已更多被付诸实践。
9月底,上海市发改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
这可以看成是上海未来5年的低碳发展线路图,所列产业大多与世博会技术展示有高度承接关系,堪称上海对世博会“低碳”理念的一份现实解读。
“创业者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民企馆的主题,这也成为民企30年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民企馆组委会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联合主办了“我的创业梦想”活动,选出16个最具潜力的创业梦想作为“创业种子”,提交YBC,由YBC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及咨询支持。
“我们正一步步脚踏实地。”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说。最近,由他主编的《上海世博会各国科技展示及其应用前景》一书新鲜出炉。这本书上的技术也许并非都能转化为现实成果,但是,它让人看到一个社会的自觉与努力。
办博精神成发动机
——上海世博会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佳实践区
在上海,除了世博会本身留下的精神遗产,办博过程积累的经验,同样在社会激荡起阵阵涟漪。
10月16日那场意外的超大客流考验,让所有人都成了赶考者。当日,103余万参观者进园参观,世博园区启动大客流应对预案,总体运行平稳有序。超大客流出乎意外,但是,更让主办方意外的是,参观者井然有序、快乐观博的心态。
任德呈是上海市民巡访团团长,自6月11日起几乎每天都要进园巡访。交上十份“文明观博测评报告”后,巡访团欣喜地发现,游客文明观博“指数”日益攀升,排队参观已成共识;展馆内,动手的少了,欣赏的多了;车站旁,文明礼让成为常态……
参观者的变化与观博环境的改善、组织方的努力不无关系。
针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世博主办方和参展方想方设法改进服务:为应对大客流,改装硬围栏,增设直饮水点、休息座椅和厕位等;为应对高温,增设遮阳伞、遮阳棚、电风扇、喷雾设施等降温装置,为游客送冰、送水降温解渴;为改善排队环境,在通道边安装长条木质长椅供等候游客歇脚……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引导参观者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接受采访时表示,“办世博会最重要的一个作风就是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要“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这就是办博精神的灵魂。它贯穿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备、组织运营全过程,激励着世博会组办者创新、务实、合作、拼搏与奉献。
上海世博会展区总代表、指导委员会主席塚本弘在评价上海世博会时说,“我非常钦佩上海世博会的管理与运营以及持续快速改进精神。可以说,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园区的管理每天都在改善,正是参展方及组织方的共同合作、互相协调,才使得世博会的管理工作得以稳步提高。”
上海世博会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佳实践区,也是精神播种机,“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写进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管理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更高的城市文明,令城市焕发出无穷魅力。“不能‘惟GDP论’,上海更应该注重软实力和以人为本,这是世博留给上海的精神财富,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城市生活。”上海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孙正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