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 书生革命家的1911

2011年10月10日17: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胡汉民 辛亥革命 龙济光 广东军政府 革命家 三·二九 书生 平均地权 民报 民权主义 孙中山 新民丛报

胡汉民(1879-1936)

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01年中举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9月加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

1911年12月21日,香港码头的一艘兵舰上,有两人身处密室,从早到晚“屏人熟议”。

这两位神秘人士,一位是流亡海外16年、刚从欧洲秘密返国的孙中山,另一位是他最信任的助手、刚上任广东都督一个多月的同盟会南方支部部长胡汉民。他们争论的主要话题,是孙中山的去留问题——是去沪、宁就任没有实权的民国首任总统,还是留在广东练兵以待北伐统一中国。

孙中山认为留在广州是“避难就易”,不利于推翻满清组织统一政府的大局。最后,胡汉民“亦觉所见不如先生之远大”,同意随孙北上。由于时间仓促,胡汉民来不及安排广东军政府的工作,只得让廖仲恺带了一封信给陈炯明,让陈代理都督。

这一天讨论的结果,对民国的产生至关重要。常常固执己见的书生革命家胡汉民,放弃自己的意见,追随孙中山组建了民国第一届临时政府。终其一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都选择了支持孙中山。

从书生到革命家

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是在1905年9月1日。那年他26岁,正与汪精卫等一帮广东青年在日本法政大学苦读西方政治法律。

那天,孙中山来到胡汉民租住的公寓,一见面就讲述三民主义。听罢,胡汉民提问道:“革命本素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但丝毫无疑义矣,惟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犹有未达之点。”孙中山马上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在欧美考察的见闻,坚信“平均地权”可以解决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社会革命迭起的弊端。

只有书本知识的胡汉民霎时茅塞顿开,当即加入了同盟会,同时加入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妹妹。

10月6日,保皇派在东京举行每年一次的“戊戌庚子死事诸人纪念会”。胡汉民登台演说三小时,驳斥“保皇就是爱国,革命必至亡国”的论调为“利用死人欺骗生人”。台下的听众拍掌称快,保皇派竟然没人敢上台争辩。胡汉民一战成名,声名鹊起。11月,《民报》创刊,胡汉民任主编兼主笔。他主编了5期《民报》,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进行论战,由此成为同盟会的笔杆子。

1907年3月4日,胡汉民告别刚分娩三日的妻子,追随被日本政府驱逐的孙中山到南洋策划举义,开始了他的革命家生涯。他先后参与了惠州、黄冈、河口、广州新军等起义,主要负责筹饷、运械工作。

书生胡汉民第一次参加革命实战,是在1907年10月的广西镇南关起义。

那天他随孙中山一起登炮台,空腹跋涉六小时到达山顶时突然晕倒。医生出身的孙中山急忙将他平卧,慢慢地抬他的脚,胡才睁眼苏醒。休息至天亮后,胡汉民方登上炮台,与孙中山一起发炮轰击敌兵。这也是孙中山第一次亲历战场。

策划广东起义成都督

胡汉民自幼身体孱弱。13岁那年,固执的父亲患病数月却不肯换医生治疗。病逝后,悲愤的胡汉民奔入厨房取刀欲砍杀医生,医生闻风而逃十年不敢回乡。15岁母逝,之后一哥两弟一姐也相继病死,少年胡汉民哀伤憔悴,营养不良。而他耿介自负、冲动刚直的性格,成为他日后政治舞台既有所成、又有所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910年3月,在新加坡的胡汉民听闻汪精卫暗杀未遂被捕,流涕大呼:“精卫死矣!精卫死矣!”半夜梦汪精卫被判死刑,胡汉民放声大哭。随后四处筹款准备上京营救,款项不足,乃与陈璧君携百金至澳门赌场孤注一掷,输光后狼狈而回。孙中山批评他:“中于感情,而失却辩理力,我不意子亦如是也。”

1911年4月,黄兴、胡汉民等发动了广州“三·二九”起义。起义前夕,胡汉民夫妇安排了后事,将独生女胡木兰托给一位老人照料,在一块布上写了他们的名字、籍贯,缝在木兰的衣服上。

起义失败几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10月25日,广东各社会团体聚会,要求独立。两广总督张鸣岐表示赞同,11月1日却又出尔反尔取消独立。胡汉民等决定一方面发动民军进入省城,另一方面利用水师提督李准与张鸣岐的不和策动李准反正。他亲笔致函李准,分析大局,晓以利害,并表明革命党人不会追究他之前镇压“三·二九”起义的责任。解除了后顾之忧的李准再三权衡下,终于定于11月9日反正。

李准在准备妥当下,告知张鸣岐已决定向革命军投诚。本欲再次独立的张鸣岐急忙向龙济光求助,龙不肯。孤立无援的张鸣岐只得于8日晚仓惶逃离广州。临走前,将库银作为军饷发给龙济光军队。大小官员临逃时,又将官库洗劫一空大捞了一笔。

11月9日,广东各界开会,选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当日晚,胡汉民一行8人抵广州就任,马不停蹄地转入更为复杂的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工作。

临时政府“第二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命胡汉民为临时政府秘书长。这一年,胡汉民34岁,年轻气盛、锐意革新。

孙、胡同寝一室,每日通宵达旦地议事。当时临时政府最大的困难是财政问题。一次安徽前线求军饷,孙中山大笔一挥拨20万,胡汉民持手令去国库一看,“仅存十洋(银元)”。胡汉民挪用了粤军军费,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10万交给来使,来使还抱怨胡不执行孙的命令,胡汉民唯有苦笑不做解释。多年以后,孙中山对儿子孙科总结与胡汉民的关系时说:“汉民纵不能代我办事,必能代我所过。”

在临时政府三个月的任期内,胡汉民致力于建立各项典章制度,并发布了大量的政策法令,如严禁刑讯体罚、禁止官吏非法扰民、禁止贩卖人口、严禁鸦片等。

胡汉民的堂嫂买了个丫头,丫头有天做错事被体罚,丫头父亲到警察厅去告状。警察厅长询问胡汉民的意见,胡告知:“现在是什么时代,人口怎可买卖?”结果,这个丫头被判还给了她父亲。堂兄找他理论,胡当即驳斥。

一位总统府的沈姓庶务长强征民间车马,胡作非为,胡汉民将他交付江苏都督处以死刑。继任的庶务长兼卫队长应夔丞(此人后来策划刺杀宋教仁)渐渐飞扬跋扈,胡又欲杀之,在孙中山的劝阻下将其撤职了事。

实业总长张謇推荐十余门徒任总统府秘书,胡汉民认为不合适拒绝录用。张謇大为不满,讥讽胡是“第二总统”。

汪精卫开解胡汉民:“惟负责,故有此谤;毁之,适以誉之耳。”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周聿莪、陈红民所著《胡汉民评传》《胡汉民自传》等资料。)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