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马 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资料图片)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这是他和历朝历代造反者最大的不同,历来的造反者大约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孙中山早在1906年就手订《革命方略》,就革命各个阶段所达成的目标有明确规范。大致上说,孙中山革命步骤分成三步,第一步夺取政权之后先实行军事管制,即军政;继则过渡到训政,对人民进行民主化训练;第三步实现完全立宪,即宪法之治。简单地说,就是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的三段论。然而,历史从来就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武昌起义突然爆发,使一切计划都显得那样跟不上形势。
革命党人的努力
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和革命党许多领袖人物似乎都没有很快意识到这是革命起死回生的大转折,他们还沉浸在黄花岗起义失败的阴郁中,不相信他们不在现场的革命会和他们有关,所以孙中山迟迟不回国,黄兴等人也是拖了些日子方才赶到武昌。
由于黄兴等领袖的到来,武昌的革命党人一度很兴奋,一部分甚至想用黄兴取代黎元洪,将具有立宪倾向的湖北军政府改造成一个革命性质的政权,或者推举黄兴为两湖大都督,由黎元洪的部属变成黎元洪的上级。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反对,这些动议并没有成为现实。
上海光复后,由于革命党贡献巨大,同盟会系列的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并于11月11日致电江浙两省都督,提议在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江浙两省迅速跟进,力主在上海设立临时议会。
或许是因为北洋军的主力都压在了湖北,或者是因为湖北军政府的外交能力还是稍逊风骚,不太灵光,湖北军政府对独立各省的号召力确实比不过上海。11月12日,江苏都督府代表雷奋、沈恩孚,浙江都督府代表姚桐豫、高尔登致电独立各省代表尽快前往上海参加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而且更厉害的一着是,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等人组建的江浙联军竟然开始成军,开始准备攻打南京。在上海筹组临时政府的条件似乎越来越成熟。
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和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致电正在伦敦的孙中山,敦请他从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很显然,上海期望以孙中山的名头笼住各省,争取成为未来新政府的中心和主干。孙中山对于这个呼吁心领神会,他在第二天就电复民国军政府,告以已循途东归。有了孙中山的回应,上海方面更进一步,于17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议电请黎元洪、黄兴,即派代表到上海开会,上海方面真的准备号令天下了。
对于上海的强势,湖北方面当然不高兴不同意。11月19日,黎元洪通电各省都督,宣布中央临时政府设在武昌,敦请独立各省推荐各部总长人选。这显然是与上海方面较劲。
湖北当然有资格争夺未来政府的组阁权,因为那儿毕竟是首义之地。这是上海方面不能不考虑的,所以到了第二天(11月20日),设在上海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宣布承认武昌为民国中央政府,由黎元洪执行中央政务。这是一个重要让步,然而当各省都督府代表移驾武昌举行会议时,北洋系在袁世凯的指挥下,对着武昌、汉口连续猛攻,独立各省的政治中心又随着南京光复而转至上海。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将原本留在上海只负责联络工作的各省代表召集起来开会,乘机宣布推选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副之。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由大元帅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