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华网南京9月18日电(记者刘巍巍)百年前,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而在千里之外的苏州,一个文人社团——南社早在革命前夕便宣告成立,成为辛亥革命不可或缺的思想策源地,不仅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鸣锣开道,更孕育出一派“辛亥风骨”,成为影响中国百年的精神高地。
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张公祠)发起成立。它以“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为文化宗旨,与同盟会桴鼓相应,用文字激荡时代风潮,提倡民族气节,发扬爱国民主思想。
成立之初,南社第一次虎丘雅集到会仅17人,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而到鼎盛时期,注册会员多达1100多人。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提倡科学和民主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为推翻封建统治振臂高呼,被誉为辛亥革命的精神先驱。
南社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安达认为,南社是继明末复社虎丘大会后,近代人数最多、分布最广、领域最宽、影响最深的先进文人团体,可谓辛亥革命的“思想发源地”。
中国南社纪念馆位于苏州虎丘张公祠内,现在的张公祠是在旧址上重建而成的,整个修复工程在保留原有古建筑的基础上,增设了门厅、楼厅和西大厅,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走进张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质牌坊,上书“泽被东南”四个大字。穿过牌坊,张公祠内一楼全部都是展览区,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南社史料。据介绍,部分史料是由南社社员后裔捐赠的,十分珍贵。
在纪念馆的一隅,摆放着今人创作的“南社三杰”青铜塑像,形象地再现了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在一起的风貌。徜徉馆内,观看一件件展品,让人仿佛回到百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安达说:“南社选择在苏州虎丘张公祠进行第一次雅集,在文人流风的‘形’中,内涵着与辛亥精神同心相应的‘神’。”在南社创始人眼中,虎丘似乎不是单纯的风景名胜,而是一个富于斗争意识的政治标志和文化符号。而虎丘山下山塘街的张公祠,因明末苏州巡抚张国维投水殉国的悲壮事迹,同样成为特定时代的政治文化风标。
辛亥革命中,大批南社成员积极参与其中。比如,陈去病追随孙中山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深得其信赖和赞誉;辛亥革命前夕,连续三次东渡日本留学的费公直,毅然拿起武器走上战场,参与了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战斗;时任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的庞树柏参与擘划上海光复计划,随后离职并赶回常熟策动响应;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高旭,更是身携孙中山的图章,客观上成了孙中山在国内的联络人……
“辛亥革命的思想、意识根源在南社。”安达说,辛亥革命前后,南社成员与同盟会的革命运动积极配合,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揭露清朝反动统治、宣扬民主革命的诗文,如陈去病发表《革命其可免乎》等文章,而《国粹学报》《复报》《江苏》等革命刊物的主编、主笔,则都是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成员。
安达表示,南社重视文化的社会作用,对辛亥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南社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研究,我们正在进一步拓展,对南社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也在深入展开。”安达说,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南社爱国精神和百年辛亥风骨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