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加快发展日照文化产业访谈录

2011年08月12日16: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企业 王献唐 杨家德 孟姜女传说 茂腔 科学发展观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名城 文化人才

编者按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文化建设单列并上升为国家主体战略层面,提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二五”时期我市应如何加快滨海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本报特邀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4位领导,就这一问题进行座谈。

主持人:杨家德,日照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嘉 宾:郭长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书军,市文化产业发展办主任;郑玉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赵庆江,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进一步提高认识 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主持人: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文化产业社会投资增加;“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空间都快速扩张。“十二五”时期,我们应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以更好地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郭长海: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文化产业作为继信息产业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以其低消耗、低成本、高附加值、高产出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自十七大以来,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据初步统计,2009年,日照文化产业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13.13亿元,同比增长11.98%,占全市文化产业完成项目投资总量的17.9%,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0.65%。可见,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照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莒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太公文化、太阳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海洋文化、港口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渔文化、水运文化等现代特色文化资源,都是日照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如何把资源变成优势?怎样把日照的文化产业做活、做强、做大?这都是日照文化改革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日照必须抢抓机遇,根据自己的城市定位、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和产业结构等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科技人才为支撑,进一步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努力在拓宽领域、壮大规模、扩充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上增创新优势,在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上迈出新步伐,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为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贡献力量。

王书军:这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点课题,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我市下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欠帐太多,文化产业政策不到位,辐射力强的大项目少,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和外向型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我市“十二五”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长远性,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在现有基础上,重点规划了做好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创意文化发展战略、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扩大文化消费、扩大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业务等十大方面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全民重视、全民发展、全民受益。

做深“昨天文化” 充分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

主持人:为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日照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做深“昨天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市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郑玉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日照这方美丽的土地上,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厚土壤。充分发挥并利用好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做深“昨天文化”,成为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古文化(龙山文化、莒文化等)、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亮点。如何把这些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就我市而言,“十二五”期间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首先要着力保护传承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知名民俗文化品牌。日照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日照农民画、黑陶等民间工艺享誉中外,龙舞、旱船舞等民间舞蹈形式活泼,满江红、渔民号子等民间音乐古朴抒情,吕剧、茂腔等传统戏剧深受欢迎。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蛋壳镂孔黑陶杯是日照黑陶的代表之作,有“薄如纸、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之美誉,堪称一绝。目前,已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满江红、过门笺、渔民节、孟姜女传说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1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将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和推介,推动其产业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非遗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庆江:还应充分宣传我市历史文化名人,丰富滨海文化名城内涵。日照大地人杰地灵,名人志士辈出。周朝的开国元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兵大将姜尚,三难孔子的神童项橐,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金代、明代状元张行简、焦紘,著名学者王献唐,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历史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纽带,同时对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名人文化的研究、开发力度,做好名人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文章,切实发挥名人文化的社会价值。

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已发现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目前,全市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9处。十二五期间,两城镇大遗址项目规划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国内龙山文化时期唯一的大遗址文化公园,为我市滨海文化名城建设再添靓丽名片。应积极规划建设大遗址项目,打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园区。

做实“今天文化” 加快文化产业“五化”进程

主持人:做实“今天文化”,必须要加快文化产业品牌化、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进程,尤其要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积极开发国内外文化市场,不断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如何加快文化产业“五化”进程?

郑玉霞: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文化需求多样化的重要前提。做实“今天文化”。是我市贯彻当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要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培植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培植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主体和产业项目。依托省、市出台的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我市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类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提供财税、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文化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扶持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文化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富有活力的文化企业集群,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赵庆江:要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日照黑陶、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及博览会,并多次获全国性奖项,日照农民画被评选为“候选国礼”,并作为山东民间艺术唯一代表进入世博园中国馆展览。做大做强日照黑陶、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是我们今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二五”期间,要大力研发农民画、黑陶工艺品、农民画刺绣等礼品系列衍生产品,实现多样化、系统化、大众化。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民画、黑陶企业,让日照农民画、黑陶走出日照、走向世界。立足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围绕水运文化和海洋文化,做好文化、旅游、体育和海洋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全力打造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文化名片。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大项目带动,要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市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该中心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建成后,将成为日照滨海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的示范区。重点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设定优惠的政策和创投基金,努力吸引文化产业相关资源、重大项目、创业人才和企业进一步落地和集聚。大力发展一批从事教育软件和文化娱乐软件开发制作的专业公司,构建以“海洋创意”概念为引导的大规模科研、文化、创意高层次复合性集聚带。充分利用日照农民画、黑陶的宝贵资源,发展具有日照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做活“明天文化” 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积极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如何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步伐?

郭长海:如何抓住“十二五”重要机遇,实现我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我认为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共同发展。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各行各业发展密不可分,要与教育、体育、旅游、城建等结合起来,注意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要注重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以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次,要坚持强化改革创新。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按照国家和省里部署,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突破改革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化产业发展既要靠政府,又要靠市场。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要创新文化产业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投入文化建设中,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要坚持人才兴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文化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创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他们创造出更多独具日照特色的文化产品。

王书军: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出台一系列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文化产业政策文件,争取在金融、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一定的优惠。目前,我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草案已完成,即将出台。二是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日照市艺术剧院、日照日报社和日照广播电视台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及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三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品质量,积极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科技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强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城、软件园等智力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新机制。四是积极拉动文化消费,繁荣活跃文化市场。大力培育发展大中小型文化企业,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品,活跃市民文化消费,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

来源:日照日报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