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低碳南昌系列报道之一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昌高新区”)濒临赣江,环抱青山湖、艾溪湖、瑶湖,素有“一江相临,三湖相间”的美誉。在这里,你看不到一根烟囱,找不到一个锅炉。
南昌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位于南昌市城东板块,区域面积231公里,下辖昌东、麻丘两个镇和艾溪湖管理处,辖区人口50万人。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的经济总量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一直居全省开发区之首。2010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25.5%;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25.8%;财政总收入21.02亿元,同比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85亿元,同比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3.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出口创汇率先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30%,全省的十分之一。
生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吸引企业入驻
在西班牙某漂染公司眼中,原以为江西这样一个极度渴望发展的中部地区对任何项目都是来者不拒的。但是,在南昌高新区的经历让他们彻底改变了对江西乃至整个中国的看法。该公司原拟投资1500万美元,设立南昌高新区纺织漂染企业,然而在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却因为该项目需大量用水及使用染料将对水质造成污染等缘由,被亮出了“红灯”,谢绝入园。
多年来,南昌高新区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招商、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低碳生态园区、产业高地和科技新城。正因如此,南昌高新区吸引了一大批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世界500强美国微软、瑞士ABB及美国科勒、美国耶兹、台湾TECO、台湾联志、德国G﹠D、中兴通讯、深圳方大、江铜集团、TCL等纷纷投资落户。
目前,南昌高新区有各类企业近2500家,其中外资企业260余家,总部设在南昌高新区的上市公司13家,世界500强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年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52家,2011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3家,过50亿元的有2家。
很多投资入驻南昌高新区的企业,都是缘于这里的好生态。几乎每一个跟南昌高新区接触过的客商都知道,在南昌高新区落户有三道“铁门槛”:投资强度每亩不得低于20万美元、投资必须有利产业集群、投资项目必须过环保关不得有污染。
据了解,每年光是环保这道门槛,南昌高新区就要忍痛割爱拒绝数十家企业,数十亿元的投资。然而,也正是有了这道门槛,今天的南昌高新区,才会看不到一个烟囱,找不到一个锅炉,真正成为一个坐落在艾溪湖风景区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
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
作为南昌市的产业中心,南昌高新区一直以来都是南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南昌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4个主要集中在南昌高新区,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南昌高新区有6个。
南昌高新区素以发展低碳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已初步形成光伏产业、LED产业,航空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六大低碳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光伏产业。目前,南昌高新区有塞维晶片、电池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通用硅硅棒等项目建成投产。2011年1-9月份,南昌高新区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92亿元,同比增长95.8%。
二是LED产业。目前,南昌高新区拥有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绿扬光电、晶和照明等一批企业,初步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制造到封装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航空产业。2009年底,总投资30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基地开元奠基,并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四是服务外包产业。南昌高新区依托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平台,建成了国家软件科技园、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园、中兴软件园等服务外包园,物理建设面积已有30万平方米。已进驻美国微软、日本日立、美国甲骨文公司、戴尔公司等世界500强及台湾百大企业英华达、国内软件百强东软集团、用友软件等一批国内外软件和服务外包知名企业,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基于开源技术的公有云计算中心——江西鄱湖云计算,为南昌高新区中小型企业的孵化提供了公共技术支撑平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并促进了全省低碳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发展。
五是生物医药产业。南昌高新区是“江西药港”,聚集了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科技部批准在南昌高新区建设继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全国第二家“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目前,医药创新园首批9个项目已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会上通过。
六是新材料产业。南昌高新区已形成以江铜工业园为龙头的铜资源深加工、以方大新材料和泓泰集团为龙头的铝资源深加工、以江钨浩运及百利精密刀具为龙头的钨及稀土金属加工产业。这些企业都具有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低能耗等特点。
“十二五”期间,南昌高新区将重点打造7个产业:打造世界光电之都;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基地;把航空产业打造成中国“西雅图”;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内一流的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3G手机生产基地;打造中部规模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城等。
2011年,南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900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南昌高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创新:低碳产业的科技支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1世纪人才是关键,南昌高新区又是一个创造科技、培养人才的摇篮。
南昌高新区位于江西省最大的智力密集区,3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依托,区内昌东高校园区各类院校开设了近200个专业学科,每年可培养、输送近2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在南昌高新区瑶湖大学城设立校区的高校主要有: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蓝天学院、江西现代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技术学院等。“高技术、高人才、高产业”的三高优势之“高人才”就是瑶湖大学城给南昌高新区一份丰厚的“嫁妆”。
正是这些人才,为南昌高新区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
南昌高新区有科技型企业近千家,人才总量超过4万人,享受国务院和省市特殊津贴的有25人。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建立了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6个国家级孵化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拥有各类技术中心6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培育了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6家,技术支撑服务平台10个,高新技术企业66家,占全省的40%。11个项目或2010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占全省的50%,其中2项成果评为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全市的50%。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占全省的40%左右,占全市的80%左右,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正是由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南昌高新区、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环境:绿色生态科技城
南昌高新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艾溪湖风景区,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迷人的自然景观。园区北依赣江,内有瑶湖、艾溪湖、青山湖镶嵌其中,“一江相临,三湖相间”,绿化率达50%以上,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是市区内大气质量最好和生态环境最佳之区域。
在人们的印象中,只要是工业区便好像离不开污染,但是在南昌高新区,即使走进厂区内部,也闻不到废气、听不到噪音,看不到高高的烟囱和排除的废气……这些都离不开南昌高新区的发展理念。
目前,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已经由传统高新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服务外包等环境友好型的低碳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全力建设低碳经济先行示范区,如今在南昌高新区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清洁生产。
南昌高新区还借鉴苏州金鸡湖、东莞松山湖等地科技新城的先进规划理念,坚持产城结合,启动了瑶湖生态科技城建设。其中包括2010年投入2000多万元高起点编制的瑶湖湖心岛生态总部区、国际社区、总部经济港等的城市设计。在市政基础建设上,还启动了总投资20多亿元的奥体中心配套路网、瑶湖组团起步区等市政道路建设和安置房建设,实施了火炬大街、天祥大道等主干道的改造提升工程。其中,建成的奥体中心和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成为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比赛主要场馆之一。
此外,南昌高新区还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占地2600亩的艾溪湖湿地公园,启动了18平方公里的瑶湖森林公园建设,打造了富有生态内涵的森林园区。
正是这些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和具体措施,2009年,南昌高新区被科技部、环保部等批准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2010年又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家“低碳中国突出贡献园区”之一,并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高新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低碳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绿色成为南昌高新区发展的条件、价值和创新模式。
未来:第三代生态新城的建设标杆
所谓第三代新城,指的是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的发展,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体系的第三代新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人居和谐是其基本特征。
第三代新城,是从“企业新城”、“产业新城”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改变。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的交通配套逐步完善,一系列道路桥梁改造工程在南昌高新区启动。2009年通车的青山湖隧道大大改善了南昌高新区的交通,同时也成为连接南昌高新区与市中心的“纽带”。改造后的瑶湖大桥、紫阳大道以及新建的艾溪湖大桥使整个城东道路更加便捷、高效。区域内,有“江西第一路”称号的紫阳大道,东西贯穿整个南昌高新区,与南北横向的昌东大道、高新大道、京东大道、青山湖大道和东西纵向的北京东路、阳明东路、富大有堤形成“四纵四横”的完善路网。京福高速穿区而过,加大了该地区与外部的联系。而在建的地铁一号线,还会从这里穿行而过,将拉近该区域与市中心地区的距离。未来,南昌将步入地铁时代,从而全面完善地上、地面、地下三大交通网络体系。根据南昌地铁1号线的规划,从终点站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出发,途经紫阳大道、艾溪湖、高新大道、青山湖大道,经过上海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可直达八一广场,只需半个小时。此外,根据规划,地铁3号线将直达瑶湖——这里将建一座瑶湖岛中央公园,是包括住宅、研发大楼、商业街的CBD。
随着南昌高新区产业的不断聚集与发展,南昌高新区基础设施也日趋繁盛。全省开发区中唯一的南昌海关办事处以及电信分局,供电分局,总装机容量58.5万千瓦的变电站,日处理污水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场首期33万吨工程已投入使用,自来水管网、有线电视网和高速宽带网络与市区直接联通,产业区实现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煤气管网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区内建有休闲公园、湖景公园、花园式科技人员公寓、宾馆、酒店、写字楼、工业标准厂房以及设施优良的寄宿学校和商贸网点,南昌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投资软硬环境最好的区域。
此外,生活配套也在逐步完善。瑶湖大桥、艾溪湖大桥、地铁1号线、省奥体中心、省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助推了南昌高新区区域性配套的全面崛起。与此同时,众开发企业纷纷抢滩高新,一大批高规划、高品质的居住、商业及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高新。南昌高新区的居住、生活、商业等开发规模正在空前发展。艾溪湖、瑶湖以及一排排生态化景观道,为南昌高新区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未来的南昌高新区,必将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