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09年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成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规划》的核心区域范围涉及江西省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 |
按照《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何以成为国家战略发展战略,本文将作具体解读。
江西有个“山江湖”工程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有着世界上98%的国际濒危物种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60%以上的白枕鹤和50%以上的鸿雁等珍稀种群,在鄱阳湖栖息的长江江豚数量约占整个种群数量的1/4,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20纪80年代,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原因,当时的江西,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52.7%下降到31.2%;鄱阳湖湖体面积由1950年的5050平方公里萎缩到3283平方公里。
痛定思痛,江西省1983年推出了举世闻名的“山江湖工程”,即“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从1985年到2000年,江西投入劳力3亿个工,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治理小流域,控制水土流失,并且从鄱阳湖区移民100万人,扩大湖区蓄水面积。
经过江西人20多年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终于使赣鄱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31.2%提高到现在的60.5%,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鄱阳湖蓄水面积达到5100平方公里。
“山江湖”的治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资金和技术资助,多次派专家考察指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莫瑞先生在考察江西“山江湖”治理工程后,认为“山江湖”开发治理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典范。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达尔先生号召富国学习江西的这种首创精神,在发展同时保护环境。2006年11月,“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与会的36个国家的代表和专家对“山江湖”治理以及江西多年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介。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保护鄱阳湖,永保“一湖清水”,成为了江西人自觉的理念和行动。为了使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1985年以来,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先后通过了“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公民义务植树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及实施国家有关法律的29项地方法规。江西省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制止酷渔滥捕、保护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命令”等28项行政规章。
繁忙的九江港
进入新世纪之初,江西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响亮口号,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江西始终坚持“工业向生态园区集中、人口向生态城镇集中”,在引进项目中始终坚持“高污染项目、高危项目、黄赌毒项目坚决不搞”的规定。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地区的资源、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鄱阳湖近几年连续出现罕见低水位,鄱阳湖水体污染也呈加重趋势。如何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8年,江西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统筹安排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鄱阳湖迈向了生态经济建设的快车道,对江西生态经济乃至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让生命之水长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三大定性目标包括区域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2016—2020年的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破解的重大命题。江西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姚木根说,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
2008年,江西就已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了一批先行项目:投资47.3亿元启动的全省85个县(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今年底将全部完工;为解除农村生活垃圾对鄱阳湖水质的威胁,江西推出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每年在5万个自然村和500个集镇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争取三至五年见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将使江西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达到63%……
《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设定了13个定量指标,如天然湿地面积稳定在3100平方公里,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比2008年下降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4.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等等。有了国家的规划,鄱阳湖永保一湖清水,有了有力保障。
商机无限好
《规划》的出台,不仅推动江西生态经济发展,也为加快这一区域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大量商机。国家将在财税、金融政策和重大项目方面,给予这一区域大力的支持和扶助。
根据《规划》,鄱阳湖将按照生态经济发展要求,重点建设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等八大新型工业产业基地。
到2015年,这一区域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区域。
繁忙的九江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