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旅游分布状况

2011年07月20日15: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毕节 旅游分布状况 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

位于市东北100公里的大屯乡大屯村。庄园系彝族土司余象仪在清道光年间所建,后经余达父逐年扩修而成。余达父,名若瑔、彝族,系余象仪侄儿,毕节县人。1906年留学日本,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任贵州大理分院推事,是毕节著名诗人、学者和法律学家。庄园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占地近6000平方米,呈中轴大体对称的三路主体建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相传余达父从日本留学回乡,请匠人仿日本唐招提寺式样而建,且又将民族风格融为一体,故部分建筑具有我国唐代建筑的风格。

庄园是全国仅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1988年2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文物局拔款60万元进行保护性维修,现已修复大堂、祠堂、风雨桥等建筑。

(2)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市内百花路8号院内。始建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造型为长方形重檐悬山攒尖顶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原系天主教堂,分上、下两个院落,上院为礼拜堂及两栋带廊厢房,下院是中心建筑,是1936年贺龙、萧克、任弼时,王震等红军领导人的住所及办公地点。1982年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中央、省、地有部门为纪念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50周年,共拔款50多万元进行维修,并辟有部分陈列室。

(3)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位于市内中山路12号。原为安息会会址,建于1916年。坐北向南,木结构歇山顶青瓦面三合院建筑,占地560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面阔24米,通进深13米。左、右有厢房各三间,通面阔10余米,通进深6余米。四周以砖墙围护。1936年2月8日,红二、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率军团直属机关及十六师进占毕节,政治部在此办公。1986年7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市区和平路74号。建于清末,占地650余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二重檐悬山式木结构青瓦屋面楼房。面阔五间,通面阔18.8米,通进深10.2米,上下两层,前有小院,有高2米,长100余米的院墙围护。1936年2月,在红二、六军团领导下,由三支地方武装联合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任司令员,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任参谋长,司令部驻此(时为周素园住宅)。1985年11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夏曦烈士纪念碑

位于市西50公里杨家湾镇七星村境内。1936年,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在此涉水过河,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5岁。1985年,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先烈而建此碑。碑建于四层台上,第一层为青石铺砌水泥踏步梯,第二层踏步梯呈“八”字形供行人上下,双梯中间石壁嵌一大理石,阴刻楷书“夏曦纪念碑志”。碑立于四层台中央,正面、背面嵌大理石,上镌“夏曦同志纪念碑”七个大字,并有阴刻小楷书记述烈士生平。碑通高11米,青石琢制而成,上置碑帽,下有须弥座和台基。整体建筑气势雄伟,令人肃然起敬。

(6)烈士陵园

位于城西北2公里大新桥办事处郎家山。始建于1956年,占地1200余亩。陵园依山而建,前为双龙腾云雕塑的照壁,下有小池。正门系四柱三门钢混结构,高5.8米,宽12米,横额大书“烈士陵园”四字,门楣正中立红色五角星。沿正门而上,有一座龙门牌坊,高6米,宽4.7米,正面横额题“烈士千古”,背面题“浩气长存”。牌坊后有夏曦烈士墓。左、右通道尽头各置一六角攒尖顶仿古亭,高5.5米。由龙门牌坊登138级台阶至纪念碑。碑为青石质,重檐歇山式攒尖宝顶,须弥座,高12米,占地36平方米,碑身正面阴刻仿宋体“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镌刻在解放毕节、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陵园内共建烈士茔墓115座,安葬有范敬章、阮俊臣、陶树清、席大明、欧阳崇廷、赵文海等烈士。1987年,陵园被列为省级历史纪念地。

(7)“鸡鸣三省”纪念碑

位于市东北82公里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又名迎丰村)的1046高地上。碑建于1996年2月5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暨红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60周年而建。

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在此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的英明决策,这对中央红军进一步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精神,召开扎西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纪念碑坐落于渭河、三岔河、赤水河交汇的悬崖上,河水在碑下200多米的深谷中穿行,两岸峭壁如刀砍斧劈,云贵川三省群峰屹立,直插云天。游人登临,瞻仰此碑,缅怀先烈,无不肃然起敬。

3.乡村旅游资源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04年,今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毕节市旅游发展的亮点。在城郊周围的梨树镇上小河村、朱昌镇花厂村、三板桥办事处、观音桥办事处等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40家,乡村旅游定点接待单位5家。在经营规模和档次上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将是我市近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4、旅行社简介

旅行社作为旅游发展的中介机构,在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市旅行社的发展比较迅速,现共有旅行社6家。

5、宾馆饭店简介

现毕节市有星级酒店宾馆5家,其中准四星旅游饭店有毕节大酒店、腾龙凯悦酒店两家,三星级旅游涉外接待酒店有天工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有洪山宾馆、银鹤酒店两家。

毕节市各酒店均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停车、商务中心为一体,共有豪华、高、中、低档房619间,另还拥有大、中、小型多功能会议室。

毕节市各酒店对一线员工均经过标准培训,拥有专业的酒店管理队伍,各酒店将致力完善每一个细节,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三、旅游商品

1.根雕工艺

采用盘根错节、千姿百态、质坚纹密的树根为原料,精心制作,集山川景物、飞禽走兽于特定的艺术空间,造型古朴典雅,独具匠心,是我市独具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1982年,县政府精选“古代猿猴”、“下山猛虎”等作品送到北京,陈设于人民大会堂,被视为我区的民间艺术珍品。90年代以来,根雕工艺者按照古今书法、绘画名家原迹生产的“根书”、“根画”畅销全国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2.炭精画

出自1993年荣获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杨君明之手。杨从事炭精画创作近40年,炭精画的用多种色彩的炭精粉勾画人物,具有色调明快,画面逼真,立体感强,永不褪色等优特点。1990~1994年,杨创作的《八仙图》、《红楼十二钗》、《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等作品先后在人民大会堂、深圳香密湖度假村、台湾高雄新星际画廊等地展出,受到中央领导及海内外来宾的高度评价,其作品《虎娃》、《外国小男孩》、《可爱的小姑娘》、《何仙姑》、《敦煌舞乐图》、《贾宝玉与林黛玉》等分别刊载于《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润格》、《中国美术书法届名人作品博览》、《当代书画家作品精选》等大型刊物,部分作品被中外画家收藏,有的价值高达几万元一幅。杨创作的炭精画作为艺术珍品而驰名海内外,堪称“毕节一绝”。

3.刺绣和挑花

毕节市苗族刺绣和挑花多以大自然为背景,结合生产实际,绣出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苗族妇女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有平绣、盘绣、结绣、绉绣、牵线绣、布贴绣等多种绣法,图案美观大方,耐人寻味,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才能和智慧,堪与其他绣种争芳斗妍。挑花历史悠久,除苗族以外,其他民族也非常喜爱。挑花多以几何化的形体挑绣,讲究反挑正看,平滑细腻,朴素自然,无论在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极富审美情趣,用挑花绣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围腰、帽子、背包等生活饰品在民族传统工艺品中独具特色,深受游人青睐。

4.毕节汤圆

用上等新糯米磨制成米浆,过滤晒干而成精制汤圆米粉,用冷水或开水调和米粉制成面皮,用苏麻、核桃、花生、蜜枣、芝麻、洗沙、玫瑰、桔饼、火腿、白糖、红糖、冰糖、香油等制成馅子。包上馅子的汤圆洁白细腻,下锅后不用猛火,不用瓢在锅底搅动,待馅子煮熟,汤圆自然飘浮水面即舀盛碗中食用。毕节汤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个小、皮薄、馅多、色鲜味美,一碗十个汤圆就有十种不同的味道,有的糯软爽滑,有的甜润甘美,有的肉质干香,有的果味浓郁,深受大众喜爱。熊严容等人在省城贵阳开设毕节汤圆店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生意火爆。而今的毕节汤圆,已成为享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风味名吃。

5.毕节大蒜

毕节市的气候、土壤适合大蒜生长,所产大蒜具有蒜头大、蒜白饱满、瓣粒匀称、营养丰富的特点,是贵州的名优土特产品。1958年首次出口,1966年进入广交会。1987年国家投资31万元在杨家湾、阴底、长春堡等地建“贵州白蒜”生产基地,改进品种,广种白皮蒜和红皮蒜。白皮蒜表皮白色,8瓣,又名“八牙蒜”;红皮蒜表皮紫红色,6~10瓣,多者可达14瓣。食用大蒜,可杀菌、消炎、解毒、清热、降压,可防治肠炎、脑炎、冠心病,并有开脾建胃、增进食欲等功效,同时也是价廉物美的调味品。1993年,全市种植面积35101亩,产量4545吨以上,畅销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地区,是我市主要出口产品之一。

6.毕节核桃

毕节素以“核桃之乡”而闻名,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贵州核桃主产基地之一,全市36个镇乡均有基地。品种有薄壳核桃、夹壳核桃、葡萄串核桃等,其中葡萄串核桃为国内良种。1962年,经国家批准,曾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薄壳核桃和葡萄串核桃各10公斤作为科技引种。这两种核桃个大壳薄,手捏即碎,果粒饱满,香甜诱人。核桃仁除含70%的油分和15%的蛋白质外,还含10%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元素,既是制作糖果、糕点的上乘原料,也是补气养血、润肺化痰的上好补品;核桃油既是上等食用油,还可作为油画的着色剂,油漆中的配剂等。80年代后,全市核桃年均产量为170吨。1989年,贵州省林科所派出技术人员在杨家湾等地进行优质核桃嫁接,以便全市广泛种植。1993年,产量达230吨。毕节核桃是贵州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