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专家谈《决定》:改革为了人民 人民需要改革

2013年11月20日11: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民 人民群众 人民监督员 改革发展 人民政协 人民当家作主 城镇融合 协商民主 中央党校 人民调解

改革为了人民,人民需要改革。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通读全文,“人民”两字贯穿整个《决定》,是《决定》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人为本的改革,其总目标是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在贯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

决定在第一板块第一部分,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长期坚持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决定》的第一部分总论中可以看到,《决定》中阐述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推动的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改革。坚持这个根本点,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这也是《决定》中概括的中国进行35年伟大改革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

《决定》在第二板块的第二至第十五部分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或整体上强调人民、群众,或分别强调职工、农民,或换个角度强调民生、消费者等等,彰显了决定在践行为人民服务总目标的同时,作出若干具体规定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在第二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规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〇二〇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第三部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中规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在第四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中规定:“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在第五部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强调:“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在第六部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中规定:“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在第七部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规定:“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从《决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定和部署可以看到,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抓住重点。这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35年伟大改革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

第三,在加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体制改革过程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定》在第八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规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规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第十部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在第十一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第十二部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强调: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在第十三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第十四部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第十五部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强调: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是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改革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是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因此,在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认识到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路线

《决定》第十六部分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的改革能否实现目标,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在贯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在加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体制改革过程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认识到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初步通读《决定》得到的几点体会。(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述)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