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1978年12月18日,古老的北京城瑞雪纷飞,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仅仅开了5天,却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会议闭幕那天正是冬至,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立春”。老一代领导人邓小平书写的“春天的故事”,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开始从沉睡中苏醒,步入越来越快的发展之路。
3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意味着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吹响中国改革开放号角的1978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各国排倒数第2位,仅224.9美元。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多数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6086美元,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1978年,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还是许多中国家庭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而现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家用电器,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连汽车都成为一般家庭的代步工具。
“改革”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历届会议都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具有纲领性意义和时代性色彩。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中国从未停止过多种层面改革的步伐。
今天,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又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和世界之所以如此期待此次会议,本质上来讲,是期待中国改革,期待中国改革惠及更多的国内公众乃至世界人民。在这次三中全会上,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将首次向外界全面阐释其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此次会议提出“综合改革方案”意义深远,“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较之35年前,当下中国在经济上要发达得多,社会状况也复杂得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将以怎样的决心、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备加引人关注。
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重点聚焦中国,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炉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路线图”,会议将“成功载入史册”,中国领导人也必将战胜复杂困难和艰巨挑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富庶的生活。显然,这是比较公允的报道。
时至今日,通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改革已经驶入一片开阔而明亮的海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未来充满憧憬、期待和希冀。
相信未来,中国明天的故事会更加精彩。(黄培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