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粮食供给制约因素或影响中国粮食自给率

发布时间: 2014-06-11 09:27:4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世行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世行 世界银行 中国经济简报 粮食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简报指出,粮食供给制约因素可能影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

简报称,粮食需求的强劲增长和日益显著的粮食供给制约因素是未来中国粮食自给率的潜在威胁。2010 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跌至 98%,而 2010 年和 2012 年的谷物自给率分别跌至92%和 88%。尽管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米和小麦的自给率维持在将近 100%,但2012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了5830万吨。21世纪前几年,中国还是玉米的净出口国,到了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玉米进口国,玉米的净进口量达到520万吨(图3.6)。 对畜产品需求的增长以及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是大豆、玉米需求增长(以及国内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2012 年,糖、食用油、乳制品以及猪肉、牛肉、羊肉的进口量分别增长至370 万吨、960万吨、620万吨(鲜奶)和70万吨。

城镇化对可持续的粮食生产的制约正日益引发担忧。由于中部及南方沿海省份的农田转变为城市用地,中国国内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域已经从以前沿海地区的雨水灌溉农业区域转变为集中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的人工灌溉农业区域。城镇化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从而加剧不同部门之间的用水竞争,导致中国总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减少(杜鹰等,2005;文奇和丁金梅,2011;王霞辉等,2008)。

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减少,中国的农业产量可能会下降(陈志刚等,2010;黄明华等,2011;陈凤贵等,2010), 且谷物生产潜力可能会受到威胁(舒建玲和陈全,2012)。 但是,城镇化也可能会刺激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进而通过对城市及农村住房用地的高效利用来抵消农田面积减小的影响(黄等,2005)。劳动密集型谷物农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大幅消失。由于劳动力制约因素不断增长、投入品(劳动力、燃料、农药、农具)价格上涨,粮食生产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土地流转成本及农业经常性费用也在迅速增加。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将继续向城市转移,这会进一步提高农业中的劳动力成本及生产成本(李素琴和李恒毅,2012;穆光宗等人,2013;胡木和倪和金,2010)。这些变化对中国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都需要仔细分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