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独家专访林毅夫,这位新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详述了自己对世行任命及世行工作前景的看法。
2月4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被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也是首次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出任此职。两天后,他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接受了《财经》杂志的独家专访,详述了自己对世行任命及世行工作前景的看法。2月18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披露了有关内容。
据林毅夫介绍,2007年10月上一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期结束后,世行即成立了专门的遴选委员会。过去,世行通常会选择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但这次佐利克(世行行长)有意从发展中国家挑选经济学家,因此,遴选委员会将眼界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遴选委员会与林毅夫接触后,2007年12月,佐利克在就任世行行长后的首次访华中,即与林毅夫进行了面晤。
林毅夫说,获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与自己一些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相关,“但更重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起个人的成就,林毅夫更强调自己作为中国学者的独特背景。随着近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成就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他自己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对中国经验比较熟悉。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才是他获选更主要的原因。
林毅夫介绍,中国过去近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首要经验就是“务实主义”(pragmatic),这正是中国尤被世行看重的发展特徵。而中国的“务实主义”经验,大体上就是邓小平比喻的“摸着石头过河”。另外,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已从原来世行的援助物件国变成拥有大量资金和外汇储备的国家,在减少贫困、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成果显著。这一结果也正是世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世行与中国的合作之所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正是由于中国并不简单照搬某一个国家的经验,而是了解他国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才取得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在合作中扮演了主角。”林毅夫说。
因此,中国目前“既可以在资金上、又可以在经验上”成为世行援助非洲、南亚、拉美的夥伴。林毅夫表示,作为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家,他一定会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国与世行的合作。
更为具体的,在其长期研究中,林毅夫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经济发展的见解,认为一个国家遵循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经济才能实现最优发展,他将此总结为“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或“比较优势理论”。在他看来,中国正是因为放弃了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相对的“赶超战略”,遵循了中国此前与现在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我相信‘比较优势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林毅夫说。他更表示,作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他希望推动“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也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按其比较优势发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某种“一刀切”的模式。林毅夫补充说,要克服对比较优势的扭曲,还是必须遵循务实主义原则,以“诊断式”(diagnostic)方法,找到各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困难与机遇何在,把握其经济各方面特徵,才能帮助其实现快速发展。
林毅夫表示,他准备在北大2008年春季学期结束以后,于5月底在世行履新。“作为一名教师,我第一位的职责还是教书。”林毅夫说,他的春季课程早已安排满了。
当然,在远赴华盛顿之前,身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要将工作交接安排妥当。 “我相信自己到世行工作,也将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