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5-11-04 15:40:1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新办 农村改革 新闻发布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们《方案》里提到要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昨天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也提出要培养新型的农民,但是我们在采访当中了解到现在在农村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当中,老人、妇女还是居多的,我们怎么在未来的这几年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又怎么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谢谢。

2015-11-04 10:51:23

韩俊:

农业现在可以说在很多地区我们主要劳动力有人把它形容为“3861”部队,农业的农村的老龄化可以说速度比城市还要快,妇女也越来越成为中老年妇女,中老年农民越来越成为我们农业劳动力的主力。像日本现在65岁以上的农民占到60%以上。

2015-11-04 10:51:43

陈锡文:

平均年龄是67岁。

2015-11-04 10:52:03

韩俊:

相对于日本来讲,务农的农民年龄还算是轻的,但是可以预见,将来可能务农劳动力的老龄化会推进得非常快,确实在很多地区农业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的形势。在五中全会建议和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当中,专门提出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性举措。这个政策是非常明确的,这些年以来,我们的很多地区也在探索怎么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最重要的我们还得在农村留住一部分青年人,特别是要把中年人留在农村,如果将来农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农村很有可能会成为荒芜的农村,农村可能就成为留守的农村,就可能成为一个记忆中的故园。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怎么样能够让农业真正成为,务农真正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是我们“三农”政策当中要破解的一个大的难题。

2015-11-04 10:52:20

韩俊:

首先我们要在比如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和我们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结合起来,要创造条件让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甚至让一些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让他愿意回到农村去务农。我最近看到江苏省做了一个调查,在大学里愿意回到农村务农的占到了5%-6%,我看到这个数据还挺惊喜的,起码大学生里面愿意务农的还占5%-6%,如果这个数连1%都不到的话,就很成问题了。在发达国家的农民是职业化的,农场主很多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我们第一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务农。我这两年在农村调研也经常看到一些回去务农的农民工甚至一些大学生,过去在城里工厂里打工,你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在城里工厂里上班就成了流水线的一部分,是被人管,他回到农村面对大自然很有成功感,而且这方面另外一个抓手,一定要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农村大部分农户就是七八亩地,十几亩地,一户就种这么一点地,靠这一亩地赚的钱跟在城里打工一个礼拜赚的钱差不多,如果种六七亩地的粮食赚的钱跟在城里打一个月的工差不多。也就是说你要让农业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你必须要形成适度的规模。全会决议里大家注意到有一句话分量是很重的,“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只有当它新型职业农民种的地,不一定都是种地的,也可以去搞服务,也可以到农村搞一些旅游业都可以,如果种地的话,达到一两百亩可能在中原地区才能够有一个像样的收入,可能跟打工的收入差不多。

2015-11-04 10:53:10

韩俊:

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这个体系是什么?全会建议里面讲到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等。这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他要从事农业,贷不到款,农业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有,风险很大。来场冰雹,颗粒无收,也不行,配套的制度建设还一定要跟上。

再有就是我们的农业职业教育还是落后的,我们农业职业教育还是缺乏吸引力,要培养职业农民的话,我们的农业职业教育一定要跟上,要发挥我们的农业院校,很多职业院校的作用。要采取定向的方式培养越来越多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2015-11-04 10:54:00

陈锡文:

我补充两点,刚才韩主任说得很全面。我刚才讲到现在很多农民家里的承包土地既没有流转,但是自己也没有种,比如说委托、入股,这别人帮他在种。很多地方看起来是老人、妇女在那儿种地,实际上最主要的环节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给他提供的。所以如果这个制度进一步健全,坦率的说,年龄和性别不是最主要的障碍。

刚才韩俊同志讲到,日本的农业,我前两天见了日本农水省的一些人,谈到这个事情,现在日本200万农民中平均年龄是67岁,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70岁以上,三分之一的人已经超过75岁,很重要的也是通过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等等。当然这不是好现象,要努力的去改变它。之所以好像青壮年走得越来越多,怎么粮食还在增产,农业还在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5-11-04 10:54:36

陈锡文:

第二,农业有一个自身的特点,农业是一个生命产业,庄稼长在地里,并不需要一天24小时,不需要一年365天都在伺候它。所以马克思认为在农业这个领域中很大的特点,就是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是不一致的,庄稼在地里长着,并不需要人天天在那里劳动,在农民那里就形成了一个特点,因为我们国家的农民户均经营规模小,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农民有一个口头语,就是一个月过年,过年从腊月十五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去,所以“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这点地里的活当然是零零星星的,但是总得加起来,用不了他两个月的时间,还有九个月是出去挣钱。

我们的媒体记者朋友下乡的时候也可能要注意一下什么季节,如果不是大忙季节,地里庄稼在长的时候,农村人的青壮年很少,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出去一看似乎农村“空心化”了,只剩老人、孩子、妇女了,但是你到了大忙季节不一样,很多青壮年从外面回来。所以,农业的特点和中国农村的特点也要实事求是的去看。

2015-11-04 10:55:15

陈锡文:

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去年是54.8%,也就是说,还有45%以上的人口是居住在农村的,居住在农村的还有6亿多人,什么概念?比解放前,比建国初期那时候的农民总量还要多得多。但是这6亿多人不都是老人,不都是妇女和孩子,所以看农村的社会方面发生的变化是很深刻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农时,要注意季节,注意什么时候去看。正常的地里庄稼长得好好的,你去看确实农村人很少,但是这6亿多人都在哪里呢?一到大忙季节就会看到很多人回去种庄稼。所以你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怎么逐步去发展职业化农民的问题,刚才韩主任讲到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以及对农民的专业培训,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要。

2015-11-04 10:55:4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