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5-11-04 15:40:1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新办 农村改革 新闻发布会

中国财经报记者:

我们在《方案》中看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对农业农村的建设进行倾斜,我们知道这可能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谢谢。

2015-11-04 10:40:10

韩俊: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很大,公共财政可以说实现了对“三农”领域全方位的覆盖。过去农村的事农民自己办,现在可以说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来越以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的支持来作为主要的资金渠道来支持。我们这些年的“三农”政策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现在基本上对农民不取了,“多予”的力度越来越大。

这个《实施方案》里专门就农业支持保护提出了今后的政策目标。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里面也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完善农业的补贴制度。但是现在确实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加大,现在财政形势跟前几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国家财政多么困难,今后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对“三农”的投入不会减少。在新的情况下,财政职能的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刚才您提到,是不是可以怎么样更好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这个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里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方面政策运作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财政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建立担保体系,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撬动更多的金融的资本、社会的资金,来参与有回报的、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现代农业的开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参与包括一些有收益的像水利项目。这两年以来这方面的势头是不错的,今年一至三季度,我们投资很多领域是疲软的,但是我们“三农”领域农业投资增长是百分之二十六点几,尤其是农村的旅游,比如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农村旅游业方面的投资增长得更快,可以说“三农”的很多领域还是投资的洼地,今后怎么样能够把财政的资金来用好,提高它的使用效率,能够调动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投向“三农”,这是一篇大文章。我们也期待随着我们政策的完善,这个领域能够成为我们“三农”政策有亮点的领域。

2015-11-04 10:40:50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在综合改革方案当中,“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在未来五年内城乡一体化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大趋势和大方向,在确保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同等城市公共服务方面,请问还将有哪些措施,如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体面生活。谢谢。

2015-11-04 10:44:22

韩俊:

我们《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有五大领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立这样的体制机制也是五大领域之一。这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多,核心的问题可以说最艰巨的一个任务,是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当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一部分专门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加快提升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做出了部署。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促进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他能够在城市落户定居。大家注意一下五中全会建议,在表述上有一个新的说法,要让这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有条件的要允许他举家在城里落户定居。这就不是简单的给他发一个户口本,说你是城市的市民了,是新市民了,给你一个户口本。这背后最重要的是您讲到的,如果他落户了,一定要让他能够享受到跟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首先是对常住人口全覆盖,如果他落户了,他的待遇应该跟城里是一样的。这方面可以说我们这些年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可以说农业转移人口获得的公共服务是在不断增加的。

2015-11-04 10:44:52

韩俊:

现在的困难是在哪里?比如说他们的随迁子女要读高中,特别是普通高中,现在还很难做到同城待遇,这方面我们在持续加大改革的力度,很多省都出台了这方面的政策,要创造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随迁子女能够在城里参加中考、参加高考。再比如,保障房。今后的方向是要保障它,在住房保障方面也要获得同等的待遇,但是这有一个过程,政策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对很多农民工,他也不一定愿意在城里落户,或者也不一定符合落户的条件,对这些农业转移人口、对于这些在城里事实上已经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的农业转移人口,下一步的改革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只要他有了居住证,一些最基本的服务可以享受到,也可以获得跟城镇居民同等的一些便利。总之,城镇化,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政策目标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整个过程,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有多快,它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说公共服务的提供,跟整个财力状况是密不可分的。谢谢。

2015-11-04 10:46:4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也提到今年的玉米价格可能有一些下滑,可能会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我们看到,《实施方案》中提到加快建设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对未来的粮食价格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以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哪些意义?

2015-11-04 10:48:08

陈锡文:

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刚才讲到中国的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不可否认有一大原因是我们自己农业的竞争力不强。我们一共是18亿亩耕地,承包的农户有2.3亿户,每家每户农民种的地往往是不到1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了农业竞争的基础竞争力不够。你到一些新大陆国家,南北美洲大洋洲都是种几千亩、上万亩甚至几万亩地,规模效应就很明显。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农业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真正出现很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这和刚才韩主任回答的问题一样,城镇化要滞后,农民进不了城,这个规模效应永远也起不来。这是一个大背景。

你刚才提到新型经营体系的建立会对提高农业的竞争力起到很大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通过经营体系的创新,正在带动规模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农民承包土地之后,如果他自己进城打工,自己不种,就把经营权流转给别人,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规模比较大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一些公司企业经营的农业,规模比较大,效率相对就高,效益就比较好,这是一种。

2015-11-04 10:48:28

陈锡文:

还有一种是农民觉得他不敢把自己的经营权轻易的放手,于是采取了拿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农业合作社,这在东北也是很多,我也看过有的大的合作社可能最大规模的有四五万亩地的,有几千户农民参加的,所以那些地方的农民合作社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和经营方式,我觉得甚至比美国一些最大的农场一点都不差,甚至还要好。

还有一种各地普遍流行的是托管,我不是流转,但是对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些给农业可以提供很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其中供销社、农机合作社还有搞经营的社会化合作组织,农民可以进城打工,我来帮你种地,就是你托管,你付成本,我按照你的要求给你种,种完了,这个粮食和农产品还是归你所有,这种形式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目前这两种方式发展得都比较快。所以,我们未来注重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要在经营体制方面做到对两个问题同样重视。第一是对流转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规模经营的主体和方式给予重视,对于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规模经营的方式也要给予同等重视。第二个要同等重视的是对于提供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农户也好、家庭农场也好、大户也好、企业也好,提供农产品,这当然要受到重视。还有一种是不提供农产品,但是对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经营主体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未来的发展,当然土地经营规模会随着农民的减少逐步的扩大,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看起来更加有效的是通过扩大服务的规模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率。这两种规模经营的形式,两种粮食的经营主体都要受到同等的重视。

2015-11-04 10:49:48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