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研讨会/实录

发布时间: 2015-04-10 14:34:3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经中心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 张晓强:

(二)“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多种文明和谐相处

古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之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话沟通、彼此接纳交流互鉴,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丝绸之路作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有说服力的历史事实,证明“文明冲突”并非必然。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当代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交往合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持久共同繁荣

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少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妇女儿童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恐怖主义威胁严重,创造和平环境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全球仍有12亿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在亚洲、非洲等地。现在距离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只有不到一年了,虽然一些关键目标已经达成,但消除极端贫困,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等目标难以如期实现。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更有效地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一带一路”着力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共同发展,实现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与交流互鉴,这必将为和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致力于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形成“三足鼎立、标本兼治”的坚实有效架构,将有力推动构建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2015-04-10 09:39:56

  • 张晓强:

二、“一带一路”是创新开拓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推进“五通”实现沿线国家发展的相互对接,成为打造利益共同体、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5-04-10 09:41:02

  • 张晓强:

(一)推进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形成共赢新格局

“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同时促进各国人文交流。推进“一带一路”,首先在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目前,亚洲多国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能源紧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交通不连不通或通而不畅,成为发展的重大障碍。例如,巴基斯坦电力严重紧缺,卡拉奇、拉合尔等中心城市有时一天只能供电8小时。又如泰国、印度等国的铁路设施老旧、技术水平低,运行速度仅每小时50公里。所以加强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可以有力地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通过“五通”打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深化各方贸易与投资合作这样两个制度性安排支柱,可以使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基础设施中,应抓住交通关键通道和重点工程,铁路、公路及物流枢纽建设是优先领域。在能源领域的发电、油气管线、输电通电、石化产业、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多个产业有广阔合作前景。还要强调一点,在地域广阔、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推进市场、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互通和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形成覆盖多国、水平更高的经济合作网络,必将改变长期以来产业布局限于一国内现有区域和资源条件的状况,使沿线各国间形成一种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合作系统。可以提升包括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电力设备及轨道交通设备等行业多方式合作水平,这对相关国家的优势互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促进经贸合作的同时,加强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和文化艺术合作同样前景广阔。而加强各方在东南亚、中亚、俄罗斯、蒙古等国的生态环保合作,包括荒漠化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和草原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上述几大领域的有效合作,必将全面提升参与各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使相关各方在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5-04-10 09:41:49

  • 张晓强:

(二)融铸文化交流新模式,加强安全合作

“一带一路”倡导各国通过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实现和平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提升文化的相互开放水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形成更具宽容精神的取向,汇聚和释放文化促进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与此同时,加强安全合作,构建可持续的区域安全机制,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相关各方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的安全观,突出强调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新四项原则”;涵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相关国家的更紧密合作来实现区域安全的利益最大化,它包容区域内所有国家和全球相关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与合作,共创安全环境,实现持久和平。

(三)推动形成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强调打造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搞封闭性集团,不针对第三方,通过多领域的务实合作,鼓励沿线国家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在实现各自发展利益的同时,寻求最大的利益契合点。“一带一路”是立足于沿线国家,同时也为世界多国创造发展机遇,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2015-04-10 09:43:25

  • 张晓强:

三、“一带一路”需要共同行动

(一)中国在积极行动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正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中国领导人,一年多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通过高层互访、多边会谈等多种方式与多国领导人深入交流、深化共识,推动务实合作。比如这一年多中俄领导人见面的次数创造了历史之最,形成了共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今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总理共同见证了两国签署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备忘录,以及开展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炼油、水电站、汽车等领域合作的33份文件。项目总金额高达236亿美元。此前,中国还先后提出过共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并且正在积极推进。去年年底,中韩自由贸易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突破,达成基本协议。针对“一带一路”合作短板,加大力度,破解瓶颈。2013年10月习主席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包括东亚、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AIIB,目前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的总数50个。2014年11月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开放性的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支持,并且欢迎亚洲区域内以及区域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AIIB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完全可以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为解决资金瓶颈制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身体力行彰显大国责任。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中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例如,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帮助相关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近几年,中国通过援建成套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派遣医疗队和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进行的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2014年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就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达成重要共识,中国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去年我们只有11%。这显示了中国为应对人类社会面对的重大威胁将作出重要积极的努力。

2015-04-10 09:44:59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