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介绍2013年工作及下一步安排

2014年03月17日10: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构建和谐 农民工职业 一体化课程 农民工讨薪 工作调度 保险试点 工作规范 社会保障部 院校招生

第三,我们现在基金的结余状况,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的医保基金主要是两块,一块是职工医保,一块是城镇居民医保资金。2012年的数字是收入6939亿,支出5543亿,累计结余7644亿,这个累计结余里主要是职工医保的结余,严格说应该叫结存。具体分析,我们的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统筹基金要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而个人账户的钱是归个人所有,是不参加统筹和调剂的,个人账户在2012年是2700亿,占结存数的40%左右。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存中包括了一次性趸交资金。新医改推行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拿出1300亿元来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这部分的钱是一次性划入医保基金的,但是它要解决的是这部分人员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医疗保障问题,这部分的钱是不能当期一次性用完的,这个数量大概占到20%左右。所以,40%是个人账户的钱,不存在统筹调剂的问题,也不存在花不出去的问题,还有20%是趸拨的钱,不能当期就花出去的,是要解决长远问题的。所以,真正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大概也就是结存数里的40%多一点。而且目前结余的这40%左右的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地区分布不均造成的,比如说在有一些劳动力流入的大省,由于人员年龄结构的问题,人员构成可能比较年轻,比如深圳医疗保险的支出相对较少,结余比较多。另外有一些省,比如北京、天津,医保基金收支基本是平衡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省其实已经出现了当期支大于收的状况。

而且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推出了很多像大病保险等政策。医疗保险基金现在支出的增幅已经高于收入的增幅,从近两年的数据看,支出的增幅都高于收入增幅5个点以上。按照这种趋势,目前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已经越来越接近于6-9个月的标准。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因素,我们认为目前不存在社会上所说的医保结余过多花不出去的问题。当然,下一步医疗保险也应该继续采取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改进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养老金。今年已经“十连调”了,调10%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钱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有些省份已经入不敷出了,如何保持这个基金的收支平衡?第二个问题,我们查了一下资料,“十一五”规划写了要建立正常调整机制,“十二五”规划也写了,社会保险法也写了,这个机制现在建到什么程度了?另外国外养老金又是怎么样调整的?谢谢。

李忠: 大家都注意到,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连续第10次调整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决策,这个决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引起了很多热议。刚才你提的问题,关于调整资金的来源,我们目前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的资金大头基本上是从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列支的,中央财政对于中西部地区还有一些老工业基地给予适当的补助,当然各地也都采取积极的措施,地方财政也做一些配套,这样中央和地方联动,能够保证我们调整养老金工作的落实到位。

2014年总体调整水平,也按照去年调整的一些模式,平均增幅大概是10%左右,这个是综合考虑了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物价上涨、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同时,它也是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问题。这种正常的调整机制,既要考虑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与物价上涨和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也要考虑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就是要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实现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

关于国外养老金的调整,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说在制度模式、待遇计发办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现在各国也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前一阵俄罗斯也专门提出了整个养老保险计发办法的改变,应该说各国对养老金调整的办法不尽相同。但是多数国家都是考虑物价上涨或工资增长以及基金承受能力等情况来确定的。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最近这段时间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延迟退休年龄,不少人认为,国家之所以要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为了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年龄?谢谢。

李忠: 前一阵舆论确实高度关注延迟退休的问题。研究制定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决定之一。改革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政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应该说有多方面的考虑,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应该考虑到:

第一,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几十年来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增加,1949年建国初期,大概是42岁,到了1957年平均预期寿命到了55岁,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到了75岁。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来确定的,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里规定,职工退休年龄男是60周岁,女职工是50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延用至今。几十年来,我们的人口预期寿命在显著变化,也需要通过改革退休年龄来适应这种变化。

第二,延迟退休年龄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所供养的老年人也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劳动年龄人口延长劳动年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大家可能注意到,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主要统计数据。这个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02亿人,这是第一次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4.9%,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4.83亿。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时候社会总抚养比将大大提升。我们也许现在是2个多一点的人养1个人,将来也许会到1个人养1个人。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抚养的压力。

第三,延迟退休是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从2012年开始,劳动力资源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这也预示着我们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将要结束,所以必须研究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劳动条件已经比改革开放之前大大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有大大降低,许多专业技术岗位,50、60岁也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这种高端人力资源替代弹性是比较低,如果这部分人过早退休,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虽然我国也存在就业压力的问题,但是局部的劳动力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变化,对低龄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开发将逐步凸显其重要性。延迟退休年龄是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当然这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也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认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在逐步取得共识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日报记者: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方面就业难,另外一方面又招工难,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性的现象?我们会出台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李忠: 有媒体反映在春节前开始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这几年,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存在就业难,另外一方面又存在一些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可能有的人没活干,可能有的活没人干。这种现象我们也做过分析,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从地区分布看,目前这种“两难”的现象正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二是从人员构成看,出现了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的双短缺现象。三是从产业和企业来看,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制造类和一些服务类的企业里。四是从时间上看,缺工问题基本覆盖了全年,但是元旦、春节这种时候更加突出。

这种两难并存现象突出反映我国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解决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应该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首先,还是应该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业规模总量扩大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这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应该改进公共就业服务。从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专场招聘等方面入手,比如前一阵我部联合总工会、妇联等部门一起开展了“春风行动”,通过这样一些行动来搭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指导,改善企业的用工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的就业主动性。

第三,要强化职业培训。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合理确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重,同时对初、高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免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对已经进入企业的劳动者在岗位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强,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培训,提升其岗位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包括构建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等,这些举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 人社部明确2014年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从目前的试点来看,推进改革还存在哪些难点?谢谢。

李忠: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改革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制度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问题,在2011年国务院170次常务会议上,对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作出了专门的部署。

扩大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健全制度体系。我们要统一原来中学小学分设的职称制度,形成一个统一制度。而且在这个制度里增加正高级的职称系列,使制度更加合理。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新的制度体系提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会更加注重师德、教育教学的工作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评价的公正力和公信力。

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教育部,全面总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全面实施中小学的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非常感谢大家一上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谢谢大家。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