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首先请问杨涛主任,您作为基层的科技推广人员,您认为农业科技对粮食的“九连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另外请教毕总师,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九连增”,按照粮食生产规律和气候变化的发展,我国是否已经作出了未来粮食减产或者歉收的预案?谢谢。
2012-12-25 11:23:07
杨涛:今年我们全国粮食喜获丰收,实现了“九连增”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感触也很深,临泉县是国家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今年我们的粮食生产也实现了“九连增”,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118.7万吨,这个产量相当于九年前全县粮食总产的两倍左右。同时,我们的玉米生产也再创新高,经过近几年的科技攻关,玉米单产创下了850.1亿公斤的最高纪录。
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刷新了这个记录。在“九连增”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粮食生产先后历经了高温、干旱、病虫危害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各级各部门都紧急行动,加大了抗灾补救措施的落实,也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这就体现出了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强大支撑作用,减少了灾情造成的损失。特别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家下发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对基层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像我们这些活跃在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都积极地深入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们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大力推广一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特别是一些抗灾增产的实用技术。像一些关键技术、优良品种的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经过我们的一致努力,得到了全面落实。在临泉县,这些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了95%以上。这也就加快了现有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今年粮食大面积、大范围地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
同时,我们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整建制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构建了一大批区域性、标准化的农业技术新的增产模式,这也就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同时更推动了节本增效的协同发展。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我们各项技术得以继承应用,得以推广,这样就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提供了保障。
2012-12-25 11:24:35
毕美家:2013年我们要力争粮食再丰收。粮食“九连增”,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跨上了新的台阶,我们的基础条件好了,我们的抗灾能力强了,特别是我们的机械化水平、科技装备水平上来了,所以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给我们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同志们一个巨大的鼓舞。相信国家对“三农”的扶持,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会越来越大。我看过一个资料,九年前,一年扶持“三农”的资金只有2200个亿,2012年达到了12000亿,相信2013年在今年的基础上还会有新的增长。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下一步我们的方向还是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我看过一个资料,是黑龙江绥化的,绥化是一个产粮大市,过去他产的粮食只相当于黑龙江的不到五分之一,由于这些年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今年产的粮食是330亿斤,单产比过去提高了15%,所以只要我们思想不放松,措施跟的上,把着力点放到发展现代农业上,2013年,农业再丰收还是有信心的。
2012-12-25 11:36:37
郭卫民:谢谢,在农业部准备发布会的时候,从农业部的专家、领导那里了解到,现在农业包括种植的水平、装备,还有我们科学种田的方方面面,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2-12-25 11:37:02
毕美家:举一个例子,最近连续五、六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到了春天的时候是大旱,2008年底、2009年初,那时候黄淮海地区的小麦干旱是50年一遇的,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受旱以后单产就是百八十斤了,如果是解放前,那是颗粒无收的。
对于灾害,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若干扶持政策,进村进户,帮助农民抗灾救灾,有一些鳏寡孤独,在外打工不回来的,我们组织力量免费给他浇,在大灾之年夺得了丰收。
只要我们有这种精神,再加上这样的装备,这样的政策支持,我想我们现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比较强的。美国今年遇到了干旱,整个世界粮食减产大约在2.8%-3%左右,中国如果遇到这样的干旱,我们有体制的优势,我们会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要有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