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特别是我们重要支持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使得华东师范大学城市规划院能有这个机会。最早参与的不是我们,但是后期的工作我们参与得比较多,在这个领域把我们的成果展现出来。
另外,今天是“3·15”,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求真求实,求安全、求发展是“3·15”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讨论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正好跟这个主题非常相关,所以我说这是个好日子,我们今天召开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恰逢其时。
2012-03-15 11:24:39
生态文明也是我们这次生态城市绿皮书的一个主要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为标志的生态危机,追求更高生产效益、更高生活质量的战略选择,这也是我们国家基于我国国情、基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后的发展需要,所以这种战略的抉择是时代发展以及我们国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种新的选择。中共中央在十七大报告里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也就成为我们落实中央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重要的行动。
2012-03-15 11:25:42
第二方面,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之一,我国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也是践行缔约国责任的措施之一。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我们也高度重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的问题。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将单位GDP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17%这一约束性指标。这就表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步从“十二五”期末的8.3%提高到11.4%,单位GDP能耗降低16%。
2012-03-15 11:26:37
在2011年7月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当中,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直接投资比2009年增加了32%,达到了创纪录的2110亿美元,这比传统的石油、煤炭的投资要超出很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年当中,我国对于可再生能源投资达到了48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28%,中国成为全球按国别划分的对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最大的国家。不仅中央的这一决策是一个战略部署,我们还有很多的行动。
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我们说是重新洗牌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城市成为我国应对市场需求疲软、石油等价格不断攀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一种必然选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定的主题当中,我们说更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不仅是对先前的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城市化的一种反思,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一种梦想。所以我们说,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我们的基础就必须改善或者大规模从彻底上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说,优化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我国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体现一种大国强国责任的很重要的方面。当时李先生讲过,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说不是“十年种树”或者“百年树人”,它是千年的计划,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承诺,对未来事业的一种重要的贡献。
2012-03-15 11:28:18
这些年来,我们国内不少城市也开展了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建设,也可以说建设的热情很高。比如国内的像保定、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等等城市,先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构想。华东师范大学所在的上海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也启动了一大批或者一系列系统的生态工程,比如说我们也直接参与的上海崇明岛的建设计划,还有上海低碳临港新城建设计划,上海虹桥生态商务区——就是CBD的建设,包括长虹生态城的建设,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取得进展了,也取得了初步的生效。生态工业园方面的例子,在国内更是举不胜数。
2012-03-15 11:29:44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内对生态城市内涵、建设路径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没有一个充分或者准确的认识,在我们生态城市建设上面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我自己感觉到,至少有三个方面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效果。
第一个,生态建设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指导意义是不够强的,口号有了,理论的支撑,刚才我们杨先生讲过,我们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是缺乏,我们可以拿来主义,可能在很多工业生产技术上面奉行拿来主义,但是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没有办法用拿来的方式实现我们的建设目标。
2012-03-15 11:31:07
第二个,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多元,也可以说思路上不够清晰。具体来讲,在城市内部管理当中,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总体协调程度不高,缺乏“顶层设计”,问题非常突出。所以我们说,通过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区域规划园林工作,包括我们参加了国内国外的一些工作,大家感觉到最大的一个问题,既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既然我们的生态城市要建立在新的文明形态基础上,那我们社会的一个广泛共识“联合行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方面我们的问题比较多。
第三个,生态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体系不够完整。技术有很多,但是我们怎么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对它进行梳理,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系统?我们说相对比较缺乏,生态城市建设方案总体上不够完整。。
2012-03-15 11:31:25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面三大问题也是我们参与编制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当中重点面对的一些问题,也是说我们试图给一些答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城市绿皮书》这本书的发布会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帮助。这是第一本书,但是怎么让国内的热情能够保持下去,能够实现既定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2-03-15 11:32:44
生态城市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过程当中也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在思想认识、政府决策、科技攻关、社会行动方面有很多新的经验,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中国,在大国崛当中最重要的需求,最主要的是改善中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能够使得中国更进一步的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说,要更好地服务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跟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为生态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我们会进一步关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前面几位领导也讲过,下一步我们会通过调查研究,通过学习借鉴,通过系统集成办法,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对前一阶段进行总结,对未来我们可能会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加贴近我们生态建设实践的具体建议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恳请我们各位领导继续对我们生态城市建设这个绿皮书给予关注和支持,也希望我们媒体界的朋友发挥你们所长,使我们的生态城市为中国大国崛起提供必要的支撑。
2012-03-15 11:33:44
非常感谢大家,也希望我们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合作,团结在我们李先生的大旗之下,很好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工作,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果。谢谢!
2012-03-15 11:33:52
谢谢曾先生,曾先生谈了一下《生态城市绿皮书》编撰过程当中的一些想法,他提到的几点不足,不仅说的是我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当中的不足,也是我们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信今后的研究当中,我们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2012-03-15 11:34:06
我个人有一个想法,《生态城市绿皮书》的编写出版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单位,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市城市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院,这几家单位的通力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能够发挥各自在研究领域里的长处和各自的特点。尤其是《生态城市绿皮书》能在甘肃省兰州,就像刚才有学者讲到的,在一个曾经是绿色的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非常富庶的地方,后来因为过度开发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地方主要承担编撰的工作,我觉得很有一点意义,我们新闻媒体界的朋友来关注一下。
2012-03-15 11:34:37
我们的发言到此结束,可能这样一个话题,无论从全国的范围来看,生态城市建设,从八十年代起步到现在,这是个很大的话题,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学院来承担主要组织工作来做这件事情,价值意义非常大,如果媒体界的朋友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的学者专家都在,甘肃省的领导也在,会议结束以后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我们再继续交流沟通。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2-03-15 1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