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4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

[张晓山]: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这个会是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出席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的有: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同志,中国社科院党委成员、副院长武寅同志,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同志,农业部农研中心副主任宋洪远同志,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同志,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副司长方言同志,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社会调查司的副司长盛来运同志,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杨群同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晓山同志,还有李周副所长。另外出席会议的还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代表,还有新闻出版界的媒体的同志,让我们向他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们先请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武寅同志讲话。

(2007-04-24 15:42:52)
[武寅]:

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参加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出版发布会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的全体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是反映我院科研成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品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各种皮皮书之间并不是没有差距的,它的实际效果还受着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检验,我们院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完成的年度研究报告《农村经济绿皮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15本,是皮书系列中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一种。它的持续出版为扩大皮书系列的品牌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7-04-24 15:43:13)
[武寅]: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和巩固,农民收入增长摆脱了低速徘徊的困境,农村全面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农民得到的实惠增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维持着良性互动的关系。这些好的势头是历史上少有的,也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目标。

(2007-04-24 15:44:59)
[武寅]: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十六大以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还是在农村,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让公共财政更多的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农村经济。几年来,国家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7-04-24 15:45:07)
[武寅]:

我们尽管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业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守住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不能有丝毫松懈,农户超小规模经营的格局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变化,国内市场面临的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越来越大,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难度不可低估,农民的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依然滞后。当前,影响农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有增加的迹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潜心钻研,探索创新,集中力量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我们希望,《农村经济绿皮书》能够在这些方面继续做出贡献,不断地提升研究质量。

最后,衷心祝愿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07-04-24 15:45:22)
[张晓山]:

非常感谢武院长的发言。下面请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介绍本年度绿皮书的主要内容。

(2007-04-24 15:45:37)
[李周]:

我对绿皮书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是2006年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状况。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多项指标明显好于预期,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格局,农产品供给继续扩大。2006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除油料等特别品种产量有所下降外,多数农产品实现增产,新增农产品供给继续扩大,大宗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农产品价格比2005年略有上涨。粮食生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三年增产,总产超过4.5亿吨,比上年增长2.8%。粮食增产主要来自单产提高,粮食单产提高比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61.6%,播种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8.4%。全年粮食供给约5.2亿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棉花、醣料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6.2%,肉类和水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2.8%。

(2007-04-24 15:45:52)
[李周]:

2006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实际增长0.6%,其中农业资金投入增加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4%和60.7%。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村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下降,但农村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2006年农村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估计为4.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出自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下降11.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快速,特别是第二产业,2006年,农村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2%,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比城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4.3个百分点。2006年,农村生产总值增长10.7%,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村贡献了4.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为42.2%,比2005年下降2个百分点。在农村部门中,第一产业贡献了0.5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为5.1%,比2005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农村第二产业贡献了3.1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4%,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了0.82个百分点,贡献份额为7.7%,比2005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

(2007-04-24 15:46:40)
[李周]:

二、农村产业结构继续提升,农村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农村各产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26.6%,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8%、15.6%,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2006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总量57.3%,比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20.5%和22.2%,分别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3212万人,比上年增加6.34万人,增长5%。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种植业、农业与渔业的比重分别为6.1%、4.5%和4.2%,分别比上年提高0.8、0.和0.1个百分点。

(2007-04-24 15:46:47)
[李周]:

三、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消费指数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十几年增长率自1997年以来首次超过7%,达到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工”字形收入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收入1375元,比上年增长17%,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60.2%,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6%。外出务工收入人均554元,比上年增长18.3%。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农民工的月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9.9%,是外出务工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并有较好的收入预期。2006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82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1%,比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高出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3%,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城乡差距继续缩小。2006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别比上年减少9.2%和12.7%,农村居民内部收入的非均等化收入有所缩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737。

(2007-04-24 15:47:00)
[李周]:

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分别为4859元、3831元和2487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11.1%和8.1%。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实际增长率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低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上年的3.22:1上升到3.28:1,城乡差距继续拉大。本年度绿皮书对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支农政策、农村土地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劳动力转移政策、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进行了评价,鉴于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就业环境的问题,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本年度的绿皮书专门增加了一章对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当年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7-04-24 15:47:36)
[李周]:

四、2007年农村经济形势预测。虽然2007年影响农村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继续增长,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可能更为明显,但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削弱农村经济形势面临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放大有利因素的作用。

2007年,农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仍将是主要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年景。2007年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预测如下:

1.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为4.0%,对GDP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下降,其占GDP的比重将下降1%左右。

2.主要农产品产量将保持增长,供求基本平衡,受政策激励,粮食市场的价位相对较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等积极因素的影响,粮食总产量预期能达到5亿吨,糖料和水果总产量将增长,油料产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肉类总产量,奶产品产量和水产品质量都将继续保持增长。

(2007-04-24 15:47:54)
[李周]:

3.价格高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绿色壁垒加强的困难,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700亿美元以上,增长12%以上,但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再度转为扩大。

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2006年,但一定会超过6%,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将扩大到3.3:1,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将有所扩大。

5.受2006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和农村消费市场相对稳定,消费环境改善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农民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将达到12%以上。

6.外资介绍。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中央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本年度绿皮书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对策、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描述,并分别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乡镇债务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上是我简要的介绍。谢谢大家。

(2007-04-24 15:49:06)
[杨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从刚才的前言看,这本书已经是第15本了,主题相近、形势也相近的出版物连续进行了15年,很不容易,其他书暂且不说,就是我们的皮书,也有出了三、五年,甚至两三年以后就停下来的。所以我想,这跟我们的农村经济绿皮书的写作者、研究者认真严谨的态度,跟我们院领导、所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我也希望,我们的农村经济绿皮书能够坚持下去,以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品牌、一个研究对外展示,能够长期下去。

(2007-04-24 15:49:14)
[杨群]:

我来介绍绿皮书的出版情况,因为皮书系列在我们社比较大规模进行了七、八年了,品种数在逐步增加,各个系列已经从原来最早的三、五本,发展到现在是80本左右。我们院专家学者占了30本左右,其他的是各省市、大学和研究院所,已经比较规范了。我们也专门制作了一个皮书操作手册,对于皮书的定义,皮书的版式、体例、印制、编辑等等都有规定,具体的皮书操作手册是我们社在具体运作过程当中,也是我们跟研究单位、写作单位互动的,我们每年做一次皮书工作会,既向大家报告我们的出版情况,同时也是请专家学者对我们皮书如何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完善这个事情。所以我想,具体的出版工作情况,尤其是作为这一本书的情况可能没有太多介绍的。

(2007-04-24 15:49:36)
[杨群]:

这几年看,农村经济绿皮书的运行很多,但是很平稳,从市场反映情况来说,也是基本上比较平稳的留一些库存。皮书系列有一个特点,周期都比较短,像这种情况都是在3月底交稿,4月20号就拿到书了,正常的编辑来说,我们基本上是3个月到半年左右,短时期内要出书,又要保证编撰质量,双方出版者的研究写作情况,大家的互动,大家共同协调一些问题。

刚才武寅副院长提到,我们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随着皮书系列产品的品种数的增加,带来了不少问题。最早98、99年的时候,也就是几本,到现在列入皮书手册的大概是80多册,本院占了大概三分之一。从内容形式上看,面上就能看出一些问题,有的老品牌皮书,像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等等,一直做下来,比较规范,比较严谨。一些新增的,包括一些区域的,像沈阳、辽宁、深圳、广州等等,从内容形式上来看就有一些问题。

(2007-04-24 15:50:00)
[杨群]:

第二,运作周期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短,时间要求很紧,但是有的书部头大小不一样,交来的原稿的素质好坏也不一样。品质比较好的问题就比较少,有的稿件相对来说就差一点,作为研究者和写作者不是那么认真,到出版社就比较麻烦,后期的互动过程当中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意识到了,作为出版单位,我们是尽我们的能力,同时我想维护皮书的品牌,出版是一方,我们的作者是更重要的一方。随着分工越来越细,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化,我们的研究队伍跟不上形势,很多的新兴学科的内容,有时候确实不一定能够把握得好。所以我第一感谢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我们社的支持,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给我们支持,尤其是我们的皮书,更好的做好工作,大家共同来出谋划策。

(2007-04-24 15:50:27)
[张晓山]:

非常感谢杨群同志对《农村经济绿皮书》的出版情况做了介绍。不介绍还不知道,我们现在有80多种皮书了,92年的时候,还非常少呢,一开始就是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搞,过了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就由文献出版社接过来了,做出了一个系列,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现在看来,确实有怎么样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但是我们这些年的合作应该说是非常愉快的。

下面请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副司长盛来运同志介绍情况。

(2007-04-24 15:50:41)
[盛来运]:

我首先声明一下,不是主题发言,主要是把一季度的形势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汇报之前,首先也是代表统计局农村司,我们是作为绿皮书的合作方之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能够参加今天上午的发布会表示感谢,特别是多年以来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咱们绿皮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关怀和支持,这是我们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也特别感谢咱们的合作方社科院、农发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为绿皮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从我们合作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编辑工作做得很少,主要是参与稿件的撰写,大量的工作还是他们做的,所以也是代表我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04-24 15:51:03)
[盛来运]:

这本书出版了15本,影响越来越广泛,从农村司的角度来讲,我们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为每年的年报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就会组织一些业务骨干,抓紧报告的撰写。按照绿皮书的出版,时效性非常强,时间也非常紧,所以我们也是按照统一的部署,抢时间,争取早一点把绿皮书奉献给大家。多年来,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愿意一如既往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绿皮书越办越好。这是汇报之前的一些感谢。

下面利用这个机会把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国家局的发布会刚刚开过,我们也有一个报告。今天是个研讨会,主要的数据已经发布了,借这个机会把大致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2007-04-24 15:52:03)
[盛来运]:

总的来讲,今年的一季度基本情况开局还不错,基本的特点,我概括为“两稳两快”。“两稳”,主要是农业生产形势运行平稳,还有一个是农产品价格高于去年。“两快”是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加快,还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程加快。当然后面还有“两难”,一是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二是农民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首先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的生产形势目前还看还是比较平稳的。根据我们的调查,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基本上是维持了两年的15.9亿亩的格局,数据是增加了900万亩,这是进行了抽样调查,面积基本是稳定的。从结构来看,夏粮可能还略减一点,秋粮和早稻的面积基本上略增一点,全年基本是平稳的。品种上看,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谷物平稳是增的,大豆略减一点,因为受价格的影响。总的来讲,面积基本是稳定的,这是多年来我们政策效益的显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虽然效益上不是那么理想,但是面积达,目前该种的田,该种的地都种了。

(2007-04-24 15:52:19)
[盛来运]:

从目前苗情的角度看,有喜有忧。大家知道,去年是懒冬,夏粮部分地区有疯长的现象。苗情长得好,带来不利的一面,就是抗冻能力比较差,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差,所以今年开春以后,部分地方出现了冻旱。夏粮主产区病虫害发病率比上年重。我们的单产,在目前的投入因素基本上维持一定的条件下,单产的提高变化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年,虽然粮食增产的幅度非常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60%是单产因素提高的,单产因素主要是靠天气,这些年气候不错,该下的雨都下到关键点上。今年是不是仍然维持这样的气候?从目前我们跟气象部门沟通的情况看,他们一个总体的判断,今年的气候条件很有可能不如上年。假如这种情况存在的话,再根据现有的苗情,今年的夏粮和全年的粮食产量,单产能够维持上一年的水平也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总体来看,全年的粮食产量还是相对稳定的局面。

畜牧业生产应该说也是比较平稳的。根据我们的调查,畜牧业生产增加了4%,跟上年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持平,略快一点。从农村增加值的角度来讲,几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值的角度来看,今年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率是4.4%,跟上年也是基本上持平的。

(2007-04-24 15:52:39)
[盛来运]:

第二个特点,农林价格高位趋稳。农产品价格突然来个跳涨,有的超过了10%。一季度来看,农产品综合平均价比去年增加了7.3%,这个速度是综合平均价。粮食增加了7.3%,畜产品增加了13.8%,涨得更高一点。去年的一季度,价格是在低位,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上涨以来,延续了去年的上涨趋势,所以它是高位,目前主要的农产品价格都在高位。但是为什么高位趋稳呢?这是从环比的角度来看的,1到3月份来看,月环比的增速是在逐步回落,部分品种还在下降。像主要粮食品种,水稻和玉米,涨幅都是从1月份比12月份,2月份比1月份的环比,原来涨幅是1%,现在基本上回落到0.3%、0.4%。小麦也回落了。畜产品价格也在高位,但是涨幅角度来讲环比也是趋于稳定。这样,从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位趋稳的特点。

(2007-04-24 15:52:57)
[盛来运]:

第三个特点,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加快。从综合调查的资料来看,我们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块钱,绝对额增加了166块钱。名义增速是15.2%,扣物价以后实际增速是12.1%。上季度,名义增速是13.1%,实际增速是11.5%。名义增速来算,是加快了2.1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是加快了0.6个百分点,因为今年农产品物价指数较高。通比来讲是加快的,但实际上,1997年以来的农民收入的增速,今年首次实际增速突破了12%,是近十年中同期最高的增速。

为什么增长得这么快?从结果来看,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都好,这跟以前不一样,前几年,要么是农业收入表现不错,要么就是工资收入好,结构平衡。但是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来看,两个收入都非常平衡,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所以农民收入和非农收入表现都不错。从非农收入来看,今年主要是靠务工收入这种工资性收入增长,增长了16.3%,工资性收入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直以来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去年一个好的现象,中央5号文件出台以后,农民工的务工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的工资率去年提高了百分之十几,去年的工资率提高的成果,从务工收入来讲,一季度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二月份,农民工大量集中返家的时候,带回的收入基本上体现在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因素直接拉动了一季度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非农收入来讲,同比增长了17.3%,粮食是增收的。2006年一季度,畜牧业是低位的,今年的价格又上来了,这样对农业的增收非常有利。这两个方面增收的因素都很明显,所以出现了非常好的形势,现金收入的增长是加快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一季度现金收入增长加快,不等于群收入增长加快,也不等于年末群收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为什么呢?现金收入是个总数的概念,是没有扣成本的。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今年一个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的话,算下来可能不一定像现金收入显示的这样大,至少农业生产资料一季度价格是上涨的,价格指数上涨是翻了一倍的。

(2007-04-24 15:53:13)
[盛来运]:

第四个特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程加快,我们在做小康监测,但是数据还很少,大部分还是部门的数,大家可能也都有一些直观的感受,现在新农村建设推进以来,各地非常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像义务教育,从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很多费用都免除了,从综合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家庭义务性的支出也是大幅度下降的,一季度人均减到20块钱,减幅达到33%,这说明农村教育发展方面,国家的投入还是达到了减负的目标。

卫生合作医疗这一块,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标是今年80%的县市要覆盖合作医疗,他们说现在基本上有将近一半的县市,有4亿多人,不管水平有多高,反正至少是覆盖到了。还有低保。从这些方面来看,还有我们的小康监测显示的结果来看,今年的开局情况来看,社会事业发展的推进进程还是加快的。

所以总的来讲,有这样四个特点,“两稳两快”,总的判断是一季度运行开局良好。

(2007-04-24 15:53:30)
[盛来运]:

从问题角度来讲,也反映了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一是播种面积绝对量的增速是下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加快的。还有病虫害也非常厉害。但是我想这些因素也是原来的老问题,总的来讲,还是大家谈到的“两难”,一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另外是农民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粮食增产难度加大来看,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播种面积,现在的增速和绝对量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下降了,从2003年播种面积跌到低谷以外,15亿亩之后,中央出台了政策,效果还是明显的,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比较快,播种面积2004年大幅度增长,六、七千万亩,后来是四千万亩,2006年增速是1650万亩,2007年肯定是在1500万亩以下,所以粮食播种面积的潜力基本上没有了,该种的地,该种的田都种上了。我们的面积因素对粮食增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单产因素来看,近几年粮食单产连续三年增长,三年涨了三、四倍,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且在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为什么涨这么多?我们去年也做这方面的分析,因为这里面还有农业部良种良法的推出效果是比较大的,高产的粮食品种,水稻、玉米提高。所以,能够提高单产的招,该用的都用得差不多了,今年的粮食单产能否像以往那样的涨法,可想而知,今年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2007-04-24 15:53:47)
[盛来运]:

虽然现在不敢提减产或者提稳定,也许下半年气候特别好,不确定的因素至少是增加的,难度至少是在增大的。今年上半年看苗情和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都能够看出来这个压力。农民增收的压力也是在加大的,从农业收入来讲,今年上半年现金收入,一季度是维持去年四季度的涨幅,这种情况下,显露出现金收入的价格。从全年的情况来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像去年那样涨,今年下半年价格比较平稳的话,全年的农产品价格指数涨幅不会很大,特别是第四季度,去年农产品价格是第四季度涨起来的,价格基数就摆在那里,今年希望还继续涨不太可能。非农收入主要是工资收入,去年提高了44%,但是务工人数,该出来的农民工基本上都出来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务工人数增量部分是在下降的,一季度下降也就是300多万,全年的数字还不太清楚,也有可能工资含量继续改善,工资率提高,原来务农的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农村劳动力也外出打工,这个趋势是存在的,现在的平均年龄可能都到30多岁了。因为年轻的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只能通过工资率的改善、外出务工环境的改善来吸引,去年的力度是相当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非农收入压力不是太大。总的来说“两难”的问题没有很好的改观,大致的形势就是这样。

(2007-04-24 15:54:33)
[张晓山]:

非常感谢盛司长把一季度的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心里也踏实一点。下面请国务院研究室李炳坤副主任讲话。

(2007-04-24 15:54:41)
[李炳坤]:

这样一本书,我想到一个词,叫做“早餐”。一天要吃几顿饭,一年要看几本书,这就是我们比较早的,现在是四月份,就见到了,这是必读的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看的话,觉得有点不踏实。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因为它主要是全面地、系统地、透彻地回顾分析了上一年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当年农村发展的前景作了一些预测。所以,这本书在我们这一年中间不能早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这些数据和有关的材料,年鉴一般都要下半年才能看到,比较晚一点,所以它是一本工具书,是我们搞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不可缺少的、很必要的一本工具书。每年的出版,把它的继承性和连续的特点,上面都有固定的,后面还有一些专题,新的情况,集中的反映。这使大家既对全面的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又对上一年的新的、突出的方面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这两方面来看,结合得还是不错的。

(2007-04-24 15:55:02)
[李炳坤]:

另外,简要谈一谈对去年的情况。去年是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两个“连续三年”,一个是粮食连续三年增产,一个是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增加,特别是从粮食方面来讲,本身就打破了“两增两平一减”的规律,达到了“三连续”,这在历史上还是少有的。农民收入,也是自97年以来达到了十年中的新的高峰,达到了7.4%,虽然和96年的9%相比比较低,但是情况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显得比较大,我们还是实现了这个目标。原来在年初的时候,都普遍的怀疑,到年底实现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甚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支撑的作用,因为农业毕竟是基础,粮食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粮食,在其他方面,绝大多数农产品去年都是增产的,而且很多都是历史的最高纪录,这也是不容易的。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我们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谷,尤其是畜产品的价格也起来了。价格起来了以后,对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7-04-24 15:55:26)
[李炳坤]:

这里面有一点,第四季度粮食的价格为什么会上浮?实际上去年是一个粮食增产的年份,按说粮食价格是不应该上涨的,但是去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主要是小麦收获以后,当时市场的粮价走向怎么走,看不太清楚,国家宣布出台了最低收入价格,最低收入价格能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呢?有一部分人还抱着怀疑的态度,特别是粮食的加工企业,他想等粮价跌到国家最低收购价以下再来收,就有一种观望。这种情况下,去年国家粮食储备局就出手进行收购。这一收就和往年不一样,往年收的数量比较少,去年收得比较多,一下子就收了800多亿吨。这样一来,把农民想卖的小麦大部分都收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加工企业的反应比较迟钝,中储粮总公司组织拍卖,第一次拍卖量不是很大还是许多加工企业在那里观望,想以比较低的价格,从批发市场得到粮食。当然,中储粮公司有一个底限,不能亏本,而且有一些经营的费用要体现在价格里,所以成交量就比较低。而且拍卖不是每天都举行,是隔一段时间。正好空档的时候,加工企业发现储存的粮食就没有了,然后去收购,农民手里的小麦也不多了,就抬高收购价格,同时也抬高他们运粮的价格,这样就助长了市场粮价的上涨,这是一个操作上的原因。说到其他方面,原因也有,比如我们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2007-04-24 15:56:21)
[李炳坤]:

价格起来了以后,实际上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的价格。现在玉米的价格是比较高,已经超过了历史的最高价位水平。玉米和小麦还是不一样的,玉米主要是由于加工,特别是由于新型能源的加工,还有饲料和其他方面的加工,把它的价格拉上来了,这方面的加工能力现在比较多。这两个粮食品种价格的上涨,也会对其他的粮食价格产生连锁的带动影响,所以价格就比较高。但是这个价格高对农民是有利的,对于调动刺激农民在今年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粮食价格不能采取打压的措施,只能是逐步采取一些化解的措施,使它趋于稳定,不要再大幅度上涨。所以,在中储粮公司拍卖的时候掌握了一个度。今年油料价格上涨,主要是花生油等等,带动也比较明显,社会上也有一些反映。

(2007-04-24 15:56:36)
[李炳坤]:

我想,对于它的价格问题应该从两方面分析。现在粮食价格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成本推动性,由于生产资料上涨,而且粮食价格上涨之后,生产资料往往跟着涨。生产资料涨了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又抵消了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所以,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怎么定,现在已经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说最低收购价不低于去年。至于怎么不低于现在还没有宣布,主要是给农民一个重要的信息。同时,总理前几天到江西视察的时候,还要增加补贴的品种,增加补贴的数量,而且要尽快落实到农民的手中。采取这样的措施,还是为了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稳定的增收。

(2007-04-24 15:56:57)
[李炳坤]:

当然,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在进一步推进,重点已经明确了,就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它的一个支撑点。现代农业的建设,实际上我们过去多年都是往这方面努力,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它明确提出来,以后各个方面反映还是非常强烈,各地也是在认真、积极地推进这项工作。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主要就是认为现代农业建设这个提法一出来,联想到农业现代化,就好像我们马上就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了。所以就觉得这个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事情,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好像离得比较远一点。

(2007-04-24 15:57:11)
[李炳坤]:

实际上,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过程,就是说我们在推进这方面的建设,各个地方都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进。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差别,但有一条可以肯定,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部地区,还是西部落后地区,都应当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因为现代农业建设是有多个方面,现在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就是我们通过产业化经营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特别是今年7月1日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法就要生效,通过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带动农民来发展这种特色的农业,进行区域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化的经营,从总体上达到规模经济的一个要求,而又不改变我们现在家庭承包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应当说各个地方都是有条件的,关键是你首先要确定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粮食主产区,粮食就是最大的特色产业,在其他地方都也一些特色产业。第二就是要有一个区域化的布局,要集中连片推进基地的建设。第三要注意质量,使品质能够达到现在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要发展无公害的农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第四要培养品牌,特别是要造就一批名牌,使农业具有竞争力。

(2007-04-24 15:58:03)
[张晓山]:

下面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司长。前一段,红宇司长陪着孙部长到农村基层也进行了很多调研,他也非常愿意把他的一些调研的思考和想法跟大家分享。

(2007-04-24 15:58:12)
[张红宇]:

非常感谢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来之前,看到这个通知的四点议题,一是关于农村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一个是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就这两个题目做一个汇报,特别是听了来运司长汇报的情况之后,还有李主任谈了他对这两点的看法,很受启发。

(2007-04-24 15:58:25)
[张红宇]:

关于农业的总体形势,我跟来运司长的看法是一致的。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情况来看,是这三年间表现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形势来看,陆陆续续搞了一些调研,从大的形势运行来讲,还是把握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粮食,我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粮食实际上就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的能力怎么样,刚才来运讲到这个问题,最近到黑龙江看了一下,感觉粮食生产在现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靠科技,科技的力量确确实实还是不可低估的。良种良法,原来我以为种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调研之后发现先进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良种加两法,东北那个地方叫水稻,有三个标志,一个是所谓的15亩,还有一个大亩,是一千平方米,1.5亩。从水稻这个地方,东北的鸡西,牡丹江地区,如果满足了水的灌溉条件,一亩地可以产生1500吨。后来我对这个数据有点怀疑,我问了一下,他说1200-1300,问题是不大的。良种加上粮法,很简单,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标准?种子发芽在一个地方,育苗在一个地方,种田在另一个地方,就是这样的方法,不要说是革命性的,起码是倍增的增长速度。

(2007-04-24 15:58:48)
[张红宇]:

刚才讲到粮食价格上升,特别是来运讲到了,去年下半年以后,到现在,尽管是平稳增长,但是毕竟是高位增长。到东北去调研,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现在承包费转让,去年跟今年相比又提高了50块,去年是300块,今年是350块。水稻在东北叫精米,一块钱一斤,毛收入1500元,扣掉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包括人工,七、八百块钱的收入是有的。当然有时候是有点水分的,有时候看到领导来了,就虚报一些,反正你不是来征税的,但是估计也有七八百块钱收入。从这个形势来说,我对粮食生产今年能不能增加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2007-04-24 15:58:58)
[张红宇]:

第二个,关于收入。其实去年增加了332块,绝对数达到了3587元,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张,是1:3.28的关系。就说1季度,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从来在报纸上不多说一句话,农民收入增加一点点,报纸上大大宣传,说中央的三农政策起到作用了。所以我说,农民收入今年肯定会增加的,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今年下来城乡居民收入会不会继续在3.28的基础上继续扩张?这很可能不是问号,而是感叹号。

(2007-04-24 16:00:08)
[张红宇]:

第三,耕地。耕地有很大的问题,现在是18亿亩,是在2010年的指标,到了2020年,也是18亿亩,但是这个数字怎么样控制?18亿亩很可能要把这个线确保到人口增加峰值,而不是说到2010年的这个值。也就是说,到2020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能不能维持18亿亩?话是这样讲,但是现在耕地这样减下去,很多地方是18亿亩是按照2010年作规划的,2010年到2020年怎么办?这是需要关注的第三个大问题。所以关于形势问题,粮食问题谨慎乐观,农民收入非常不乐观。农民收入也罢、粮食也罢,核心取决于农业的基础,就是耕地能不能稳住。

(2007-04-24 16:00:52)
[张红宇]:

第二个问题,谈到新农村,有这样几层意思。去年到现在,我陆陆续续做了很多次调研,发现有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确”。提了很多个年头了,但是现在到农村看,新农村搞得好与搞得不好的,一年多的时间也开始有点变化了。有变化的和没有变化的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说,有变化和没有变化都是因为你的产业发展怎么样,回过头来,还是产业基础怎么样。人为做一些样板可以,但是真正农民有收入,真正村庄有变化的话,绝对跟前些年的产业积累有关系。这些产业积累可能是非农产业积累,也可以是劳务经济,不管什么形式,但是一定是一个产业。新农村盘点下来,不管它怎么发展,最核心的是产业发展。

(2007-04-24 16:01:34)
[张红宇]:

产业发展,跟今年的文件主题有直接关系,什么样的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首要任务,还是从生产角度来讲。我们要搞现代农业,但是我们的现代农业和国外的现代农业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一个中国特色。现在来看,越来越明显了,中国的现代农业第一加紧进行。第二,东中西差别巨大。第三,生产力极不平衡。这三个基础之上,现代农业一定是多模式、多种样板的。黑龙江垦区,人均产粮局部亩产可以达到35吨,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25吨。再看看我们的贵州,再看看我们的云南、四川这些地方,现代农业绝对不是这种情况,所以是多元化的。在这个前提下,产业发展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在中国是多元化。接下来就是现在的家庭经营基础上怎么样搞现代农业?现在越来越看得清楚,劳动力转移现在出现结构性的变化,或者叫无限供给转移为有限供给,这个前提下,农业到底怎么做?劳动力并不是无限供给的,特别是留在农业内步的劳动力和外部的劳动力数字参差不齐,差别很大,这个基础上怎么样搞现代化?就跟服务业提供了根据。

(2007-04-24 16:01:48)
[张红宇]:

我最近调研,到四川和东部地区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变化决不是我们在书里写的,不要说特别发达的地方,中部地区,直保是专门的队伍,销售是专门的队伍,家庭经营、社会化服务,这个社会化服务是多元的。除了政府推广以外,专业性的合作社是一层面,再加上企业化的经营,也是一个层面。所以现代农业发展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总而言之,新农村,现代农业有了好的开端,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值得总结。我想我们的农业部门和在座的,都把这些新情况予以更多的关注的话,确确实实可以推动我们新农村的发展,推动我们现代农业的建设。

(2007-04-24 16:02:34)
[张晓山]:

实际上张红宇司长讲的一个是粮食,一个是收入,一个是土地。收入问题看发改委的,土地问题是国土资源部的,农业部最后就是今年的粮食能不能稳定增产,是农业部的事了。红宇讲到发改委了,请方司把发改委的事说一下。

(2007-04-24 16:02:41)
[方言]:

关于投资的事,关于农民增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事,发改委的压力也很大。因为现代农业投入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近些年,农业固定资产相对来说投资是逐年下降的,98年的时候,当年发行国债1500亿,维持到了2003年,然后开始逐渐递减,到现在国债是500亿,转入200亿的预算内,全年的固定资产投入1300亿。这1300亿里面做文章,大家说难不难?肯定很难。再加上“确保三个增长”,确实是很难的。每年盘子下来之前,中农组起草文件,我们这边就开始算帐了,一定要比例高于上年。所以,现在感觉到对农业投入的问题不能全部看固定资产投入的国家,因为现在固定资产,按照去年的口径,不算扶贫就是500多亿,占整个全年3400亿的七分之一,原来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两年下降了。所以,现在大部分的钱直接用于农民。刚才炳坤主任也说了,不要拐弯,直接给到农民。所以现在的财政投入是直接用于农村补贴方面比较多。蛋糕就这么大,切给国家预算内建设资金相对固定,就没有太多的变化。

(2007-04-24 16:02:59)
[方言]:

发改委直管的是预算内基本建设这块,其他大头还是财政。但是财政的这三千多亿,今年大概是3900亿,怎么切?给固定资产的没有增加,这种情况下,还是500多亿点,明显就感觉到了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跟整体的国家投入增加和农业固定资产没有增加的情况有鲜明的反差。回想1995年的时候,我们的基建还是很少的,那时候大概就是100多亿,那一年因为粮价上涨比较快,所以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30亿,这30亿里面有14亿给了农业,4亿用于化肥厂改造,4亿搞了粮食棉花基地建设,6亿搞水利建设。所以回顾历史来看,我们国家对农业基建投入确实不少,只不过这两年由于两个趋向,结构发生了变化,就显得固定资产投入不足。

(2007-04-24 16:03:56)
[方言]:

其实在固定资产投入里面,在结构里面也是需要研究的。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11万亿,农村1600亿,真正预算内投入只占了3%,农村固定资产1600亿里面大概占了19%,所以从这两个比例上来说,我们在全社会和农村固定资产当中明显看出,农村固定资产政府占主导地位。农业又是弱势产业,银行贷款投向农业的比较少,有的是放一些民营企业搞一些加工,相对就上来了,但是真正用于农业的,确实是很少。现在水利项目都开始改制,比如说南水北调工程,难度其实也非常大,包括现在水库移民等等一系列的,其实这是国家通盘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2007-04-24 16:04:26)
[方言]:

农村固定资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就是明显下该的,十五期间下降了3.8个百分点,去年又下降了差不多4个百分点。上年19.2%,今年是15%。由于融资的结构,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必定要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当中的份额缩小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还用过去计划经济的观念来看,把农村的固定资产全部都放在政府投入上面可能是不足的,另外,完全放在中央政府投入方面更是不公允的。农业发38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农业增长的投入要高于地方。现在中央有人抓了,那地方有谁抓?地方的固定资产统计上来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去年一年,在新农村班里面,我八次讲课,基本上提的问题都是我的加工业怎么发展,国家发改委为什么把土地一刀切了?你这是剁了发达地区的尾巴,剁了中部地区的头,你应该给我更多的土地调控权,更多的土地经营开发权。地方政府都是提这个,大家想一下,我们2800多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2743个是有畜产品产出的,基本上代表了农业县,2700个县都是这样的情况,你想可悲不可悲?所以政府发展应该还是放在否也上面。只是在要钱的时候,把位置调一调,我是农业县,跟中央要物要事,但是发展上来说,要通盘考虑。这个东西也是两难。

(2007-04-24 16:06:07)
[方言]:

在给他们讲课期间,我正好在上海学习,因为住在浦东,跟这个班一个星期,吃饭的时候我跟他们聊,这个县里确实可怜,广西有一个县,收入还可以,但是最后县长能动的钱都是385万,其他的按照条条框框都调走了,一分钱不能动。我想任何人去当这个县长都不会把钱投在农业,因为没有办法增加税收,不能增加税收就不能使农民富起来,不能富起来就更不可能反哺农业。再加上这次东部地区出政策,为什么东部地区有243个县强烈要求西部待遇,享受西部待遇意味着什么?将来财政补贴要减少,中央财政预算内直接对它的补贴也要减少。比如现在对它的配套资金,中部地区1:0.5,中央1块钱,你出0.5,现在变成了0.25,捉襟见肘,非常困难。这个一出台以后,相对就是加大了中央投资的比例。一般农业项目都要三、五百万,这等于减掉了六分之一的投资,肯定会对项目有影响,对农民的拉动作用和增收作用有影响。

(2007-04-24 16:06:27)
[方言]:

第二个投资的短腿就是银行,金融会一直后,银行都股份制改造,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怎么样下一步就变成商业银行还是怎么样,都在议论当中。银行的投入,如果按照以前的想法,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包括美国,土地银行就应该对农业的透出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政府给一定的补贴。现在唯一的银行都处在正规的阶段,再加上我们回顾98年开发银行到现在,有多少执行政策性功能?对农业基本上没有,项目基本上都被砍掉了,所以它对农业就是一个商业银行,给的就是加工项目,其他的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现在显示在农业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不足,这也是客观的事实。这两个加起来之后,农业特别是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入确实是非常少,公共事业只是告诉政府投入,政府投入对全社会的投入又是微不足道的。11万亿,整个才1300亿,也就是1%。所以前一段有人说经济拉动是政府投入带来的,宏观院的王健和统计局的邱晓华在电视里就争起来,一个说就是政府投入带动的,王健就说不是。说你看这个大数的比例,1%就能拉动99%的投入吗?所以这里面比较复杂。看来农村的投入将来肯定主渠道是政府投入,但是现在应该靠市场化的融资方式考虑下一步的投入问题,如果光是吊死在政府这一棵树上肯定是有困难的,农村发展就会是缓慢的。

(2007-04-24 16:13:44)
[方言]:

形势问题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就想对下一步支持农村的政策,有两点需要考虑。大家都关注粮价,关注粮食的产量,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粮食的品种结构问题。东北这几年搞水稻,旱改水搞得非常厉害,一方面破坏生态,另一方面土质有所下降。原来最初我们在三江平原搞水稻,主要以排灌为主,主要是沼泽地,现在打水打十多米,用地下水做井灌稻,大面积湿地的退减。另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井水非常凉,造成了米质下降。现在一说什么不足,全方位的粗放的东西就过去了,这样对整体的发展,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有不利因素,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以对于东北地区怎么样发展,我们的大米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市场价格影响比较大。未来十年、十五年,可能我们还是着力在否也。因为我们畜牧业这几年的价格,特别是今年的价格涨幅比较厉害,现在由于农民增收,吉林的玉米加工带动了全国的玉米加工,民营企业也搞的非常多,所以抬高玉米价格,现在基本上养猪有点赔了。如果再控制价格,肯定又会出现新一轮的杀猪,最近也在报这方面的消息。粮价低迷的时候,畜牧业发展,粮价高的时候,畜牧业肯定要滑坡。

(2007-04-24 16:14:08)
[方言]:

关于粮价,大家都关心最低收购价,去年上报了国务院,看怎么样公布法,总体是不低于去年的水平。但是光搞粮价,光搞水稻和小麦行不行?去年底小麦价格上涨,说实话真是有点滑稽,关键是启动了最低保护价,中储粮多收了200亿斤,这样这个企业有持一种观望的态度,按照平陈的惯例,只要是保护价,10月市场小麦价格就要大幅度下滑。所以在跌的时候,价格下滑的时候再来入市,哪想到一多收了200亿斤,冀鲁豫三省就多收了200亿公,冀鲁豫的小麦就没有了,企业到哪里买?第一次,10月6号,中储粮第一次拍卖的时候,成交只有10万吨,这时候企业是持观望态度,买不到了才把价格抬上来,这是国内的情况,国外主要是对冲基金搅合了一下。

我们怎么样用经济手段调整小麦和其他作物。长江流域的油菜籽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小麦多了,国家不断补贴,油菜籽不够,还不出台政策,这几年油菜籽的面积就不断下滑,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调节我们作物之间的收益,这是要很好研究的。

(2007-04-24 16:14:23)
[方言]:

另外一个思考,国家投入了这么多固定资产放到农村基础设施上面,特别是农村公益性设施。现在动物防疫体系投了50亿了,2743个有畜产品产出的地方都建了防疫站,1300多个县全部建成了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站,还有乡镇也搞了派出机构。今年投放了10个亿之后,基本上所有的2800多个县全部都有卫生监督站。建了这个以后怎么办?谁来管?明显现在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滞后,房子建了,设备满了,没有人经营这个东西,加上运行费用。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和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如果不结合在一起,体制改革滞后的话,对农民的服务,特别是现在农村劳动力男的55岁都在外面打工,这更需要七站八所入户服务。而这个入户服务作为农业行业跟不上的话,建了再多的站,盖再多的房子,买再好的设备有什么用呢?所以建设投入和运行和七站八所的改革都要配套,否则国家投的钱都白投了,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这几年的投入是不少的。所以这些问题,十一五期间都要很好研究,只有把这些同步起来,改革和投入要同步,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2007-04-24 16:14:47)
[张晓山]:

讲投资的问题,该讲财政了,下面请财政部财学所的苏明所长讲讲财政的问题。

(2007-04-24 16:15:03)
[苏明]:

首先祝贺绿皮书的出版,这本书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是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很大,“三农”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财政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概括,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近几年有三个特征:一是“三农”的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简单讲一个数据,2001到2005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总量是超过1万亿,平均每年是2260亿。2006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3397亿,比上年增加422亿。今年安排是3917亿,比去年增加520亿。这两年的增长幅度都是14%到15%左右。

(2007-04-24 16:15:18)
[苏明]:

第二个特征是减负和补贴并用。政府对三农,特别是对农民,政策都非常好。一方面是减负,通过农村税费改革,现在税也没有了,费用也有大幅度下降,人均减负140块钱。补贴的手段,历史上主要是财政对农民三项补贴,收入直补、农机具还有粮种补贴,2006年开始增加了新的补贴手段,农业生产资料,一开始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搞了综合补贴制度,所以从三补贴变成四补贴。近些年的投入大概是这样的,2005年补贴总额是163亿,2006年补贴总额是309.5亿,上升的幅度是很大的。2007年比去年总体来讲还是不错,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效果非常明显。

第三个特征就是综合支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有支持农村的改革。既支持经济,又支持社会,又支持农村的综合改革。这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说了。

(2007-04-24 16:15:35)
[苏明]:

接下来讲讲当前的问题在哪里。对问题的概括大概有四点,看看有没有道理。第一个概括,“三农”投入总量依然不足,公共财政投入范围不够。主要是国家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尽管在大幅度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投入水平,农业的基础仍然是非常薄弱。增加很快,刚才我讲到了,但是离需求的差距还是很大。我们国家在近十年来,1996年到2005年,近十年当中,虽然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数量增加了2.84倍,但是财政支农资金在中央财政投资当中的比重应该处于波动状态,有时高有时低,在一些年份甚至是降低的。从地方的情况来看,我们调查的陕西省近些年情况不错,增长比较快。另外一些省,包括福建省,2000到2004年,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下降,下降了很多,2000年的时候比重是11.63%,到2004年下降到5.81%,下降得非常厉害。另外,湖北省2000年是10.91%,2004年下降到8.33%。我特别要提到,我们国家财政和“三农”投入,一方面是中央财政,另外大头是地方财政。所以现在中央财政的情况总体上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年份是波动的。更大的问题是地方财政。到县里面,有时候工资都发不了,县财政很困难,另外领导还想搞点别的事情。刚才说覆盖范围不广,问题很多,很多地区水利、交通、通信条件比较差,从全国一些地方来看,农村人畜用水缺乏保障,农民的生活条件应该说还是比较差的,对卫生的投入,城乡间差别非常大,农民健康水平比较低,义务教育有比较大的改善,但是也有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差距也比较大。这是我感觉到的问题,总量不够,覆盖范围不够广,或者标准比较低。

(2007-04-24 16:15:55)
[苏明]:

第二个问题,区域差别比较大。从不同的区域来看,城乡差别也非常大。我们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在东部地区,城乡也有差别,但是差别相对比较小。在我们国家,一个基本的认识,到了西部,城乡的差别更大。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的。最近理论界有一个新的成果,就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这大概也是我们社科院对相关方面做的研究,我认为写得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报告当中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我们国家政府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比较低,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中国的财政增长,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够,这是一个结论。第二,差别非常大。政府公共服务,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从不同地区的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别非常大,它对政府公共服务界定是八个,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等,讲得还是不错的。第三,效率问题。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差别都是很大,效率不太够。我看了以后很受启发,他的结论跟我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2007-04-24 16:16:16)
[苏明]:

第三个问题,财政投入的总体效率有待提高。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体制比较分散,从中央到省里面,“三农”投入的部门非常多,财政、发改委、农业、科技、民政等等部门特别多,在每个部门当中,比如财政部,分管“三农”的司局也非常多,至少超过十个,所以感觉形成不了一种合力。特别是我们国家这种体制,造成地方一个是不了解信息,大家都来北京到发改委等等成本太高了,所以资金是非常分散的,而且数额也比较小。

第四个问题,刚才提到基层财政、县乡财政的问题比较多。首先,现在基层财政的赤字比较大,我们国家2400个县大约29.5%都有财政赤字。二是基层存在大量的债务,现在据说乡村两级债务超过300亿,两级多少债务,家底不清。还有一些地方发不了工资。最近的数据在我们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欠发工资超过1000亿。所以大家想一想,基层财政的基本运转,甚至工资发放都有问题,很显然,它对“三农”的投入,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根本就没有财力。这是我对当前“三农”投入问题的一些概括。

(2007-04-24 16:16:55)
[苏明]:

最后简单讲讲下面怎么办,从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从资金到政策有什么考虑,措施有很多,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讲我的看法。第一方面,作为政府财政,对“三农”财政还要加强力度,对的“三农”要倾斜。首先,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要加大投入,一是长期建设国债,我个人看法,明年新一届政府不会取消长期建设国债,长期建设国债仍然要把“三农”作为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国家预算内的投资整体上要增加,因为现在的财政形势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主张政府预算投资要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三农”特别是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三农”倾斜里面,财政支农的支出,从总量到结构,很多政策都需要,未来是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第二,加强农业社会化建设。第三,农业结构的调整,财政要有大的支持。包括种子工程、畜牧良种、产业化基地、产业化农资企业等等,都需要支持。除了投资补助,产品贴息,2006年开始采取了新的手段,就是股份投资,去年财政部拿了8个亿,对产业化农资企业搞投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还有一个重点,是完善对农业农民的生产补助制度,实际上刚才张司长提到的一些补贴制度要不要合并,据我所知,财政部正在研究,刚才讲的四个补贴制度,正在研究考虑中国要建立一个粮食综合补贴制度,也有可能把农民收入直补和农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制度合并,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正在过程当中。至于可行性有多大,我说不好。

(2007-04-24 16:17:05)
[苏明]:

第二个措施,稍微讲讲对县乡财政的改革。县乡财政对“三农”的发展影响非常大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有几层意思:一是省管县的改革要加快力度。到了省管县,不是每个省都是这样做,现在中央的政策,这个项目由省里自己定,财政部的导向还是这样的,如果这样做,财政部有引导措施来支持他。省管县只是解决县乡财政问题,或者只是其中一个措施。不要说,省管县,就可以把县乡财政问题都能解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至少还有几个大的问题还要解决,第一是市场划分,第二是地方税体系的改善,第三,我们国家整体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对地方的,也包括省乡转移支付制度要改革。现在财政部一年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要超过13000亿,这么大的转移支付我们通过什么手段去分派?大家想想,对产品,包括农业,对区域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的转移支付,从中央到地方,包括省乡转移支付都有很大的问题,纵向不平衡,也包括横向不平衡,问题很多。所以我感觉,县乡财政问题对转移支付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2007-04-24 16:17:22)
[苏明]:

再一个是机构改革,包括对基层的机构改革,影响都很大。对县乡财政的收入体系,也要进一步完善,总体想法是把一些重要的地方税种下放,财力要下放。另外,县乡财政自己也要加强管理,县乡财政问题的解决不能光靠上面,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它基层,不要看它困难,它照样在我们国家这种体制下存在着大量的奢侈浪费。

最后简单讲一句,要重视我们国家乡村债务或者县乡债务问题,要想办法制止新的债务。另外,对现有债务,通过各种措施要解决。好在现在中央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县有债务,可能把教育负债率先解决,现在正在清理教育负债,下一步要出台一些措施,把基层的教育负债纳入一些政策的范围之内给予解决。下一步再分门别类给予缓解。

大致上向大家汇报这么多想法,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2007-04-24 16:17:48)
[张晓山]:

非常感谢苏明所长把财政和三农的问题讲得非常清。最后一位请农业部农研中心的宋洪远主任。

(2007-04-24 16:17:56)
[宋洪远]:

首先感谢邀请我参加这次研讨会。这个会我参加了很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是这本绿皮书的发布会,同时,也给大家一个交流学习心得、研究心得的机会,所以叫研讨会。我想,从第二个角度结合学习绿皮书,学习刚才司长的就今年的经济政策谈一点体会,一个是对2006年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村政策,我们要做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和深入研究。

2006年我觉得要从经济运营角度讲,要总结两个经验。从2004年—2006年我们有两个经济运行情况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和总结,一个就是连续三年粮食增产。第二是农民增收,而且增收的幅度都在6%以上,也是比较高的。所以要总结两条经验就是要对粮食为什么连续三年增产,影响因素是什么?哪些原因起主要作用,将来怎么判断,这个对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2007-04-24 16:18:09)
[宋洪远]:

第二是农民增收。农民连续三年增收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而且这几年增收的因素和以往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政策支持效应的问题。过去我们讲增收因素,两个事,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几年不同。这个事的作用到底占多大比重,贡献多大?这是个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值得我们思考。所以我想,要认真分析回顾2006年农村经济形势,这两个问题要好好研究。现在无论是研究来看还是我们这本书,都还不够。现在这两个事是我们的基本目标,两大目标,必须把这个经验好好总结一下。这是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对去年农村经济形势从运行的情况看要认真总结经验。

(2007-04-24 16:18:29)
[宋洪远]:

第二,重视两个政策问题,一个是现有经济发展问题,十六大我们提出壮大现有经济三农提出发展现有经济。到现在为止,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支持者,没有一套系统的发展现有经济的说法。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无论是从县域经济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还是从政策调整变化的趋势看,还是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看,都应该赶快研究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现在这项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十六大报告讲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三中全会讲了发展县域经济,都是在文件上,会议上也讲了。把县域经济研究清楚,好多问题有清楚了。刚才讲的好多体制问题,在县域经济转型非常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财政体制问题,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问题,其实我们现在就是解决中央和省级政府的问题。分包结合的问题,这就值得研究。第一个政策问题就是怎么支持现有经济发展,把这个事弄出十条、八条,文件的主题都明确了。

(2007-04-24 16:18:56)
[宋洪远]:

第二个政策问题是在增加投入,加大生产支持的力度下要农业投入和体制创新。要增加投入,但是我们现在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钱能不能花好,效益怎么样,这里面体制机制问题很重要。我提出两条,一条是增加投入这个背景下,大家会发现资金的使用、资金的效用和体制机制有关。另一个是将政策调整和完成的要求。我们从2004年1号文件,都写了这句话,整合资金投入,而且强调县域资金整合。所以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这个事只要是对我们现在做一个政策评估的时候有会发现,很多投资效应很低的。现在我们的体制,我有一个很不好的比喻,就是把鱼交给猫的运作机制。我们的投资是一级政府比较多,项目自下而上汇报,等于我们从北京到农村运鱼,要有压车的,压车的都是猫,关键这个猫都是饿猫,每级政府的财政都困难,每个部门也是有困难,把鲜活的鱼交给饿猫,你想想,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不是哪个部门的管理者的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2007-04-24 16:19:10)
[宋洪远]:

我前年做了一个项目,对我们的一些投资项目这么多年有一些评估,我们发现我们调查的还是好的县,说的也是好的事,很多资金真正用到项目上49%,他们回来马上说,这也是跟你说的,49%都难说。林业站的房子盖好了,车也买好了,我们搞农业技术推广也是,那个楼盖好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车买好了,实际上搞没搞服务……肯定项目的钱被挪用了。

所以我说我们要关注两个政策问题,一个是现有经济怎么发展,不能光会议上念的。而且现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给我们在座的各位提出很严峻的问题。最多就是总结模式,讲授,全是不解渴,白开水。说几条,具体让中央研究就可以。如果要用“不足”两个词,什么都不足。关键是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要使这个钱增加效率。所以我认为要认真总结两个文件,这给我们这些启示。

(2007-04-24 16:19:25)
[宋洪远]:

第二,今年通报的一季度情况看,我不全面讲,这个收入怎么看。一季度农民收入增如是近十年最高的,对一季度的收入和上半年的现金收入,我的分析思考是三点:第一,高位基础上的增长更低。今年一季度的农民收入增长了,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在连续三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增长,尽管口径上不一样,毕竟基数是这样的,基数高的时候增长难。第二是现金收入增长是近十年最高的。至少从这两个高,判断出不容易。第二,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回事,会不会再创新高?这样我们就得分析因素,来源主要讲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因素,一个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有一个是政策因素,一个是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不变,再就是宏观政策调整往哪儿走要关注。政府支农政策这几年确实对增收有效应,从当前看还能发挥效应。两个效应就是投入政策。从预算报告看,2006年的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3397亿元,(不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这个3397比2005年增加了422亿元,增长幅度是14.2%。总量3397,增量422,增长是14.2。2007年总量是3917,增加是520,增长15.3。要把2007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和2006年三个数同比的话,总量、增量和增长率都体现了高位,真正落实了这个方针。这个支出关键是看领域,主要是用于七个领域,农业投入、补贴、现代农业建设、农村金融改革、扶贫、文化等,这里面有的是和收入有关系的,有的中间要转多少个环节才能转到收入,最直接的增收就是第二个要说的生产经营有关的补贴。

(2007-04-24 16:19:42)
[宋洪远]:

这个补贴有五项,就是在原来三项基础上加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这是去年加的,今年加了一个保险的保费问题,和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粮食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今年财政安排了10个亿。这两个标准,围绕投入的支持效应和生产经营补贴的效应,就增收了,还是要更积极。而且要算这个帐,二季度还会增长,现在还没有发完,这个补贴到二季度全部结束了,都还没有发完。我们在关注价格因素影响和务工收入影响的同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正效应这块要分析。有一个由于税费的问题,减负的补贴。我们从2006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的收入和2005年比的时候这个效应是特别突出的,全部免完了。这样,我们分析收入影响因素的时候,我要好好分析分析这个事情。

(2007-04-24 16:21:54)
[宋洪远]:

第二个要关注的是宏观政策,特别是对今年的影响。宏观政策就是调控,一季度超过10.9,新闻发言人说接近过热了。只要过热,就有两个事要压,一个是价格,一个就是投资结构调整,这就会影响到劳动力转移。这个事我们要盯死,微调整没事,要是采取狠招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调整。控制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投资,投资和原来的紧张关系没有缓解,就压到我们农民工头上。好在我们的新闻发言人说,现在还不能说“过热”,政策也不会大调。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到14.5的时候不会大调,如果投资增加到四十几的时候不下调?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两件事,关系到下半年的收入。

(2007-04-24 16:22:00)
[宋洪远]:

第三点就是整个收入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就是确实存在现金收入和存收入的计算口径问题。但是现金收入要是做历史回归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两个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至于这么悲观。二个就是二季度的趋势,增长幅度比去年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所以我们要抓住两个事,一个是现金收入和纯收入的关系,从经验来看会是怎么样的。第二就是二季度,政策效应怎么显现。

这样我的发言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从2006年整个农村经济运行和政策的角度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总结两条经验,关注政策问题。第二就是今年农民收入,三点判断,一个是高增长确实不容易,第二是影响收入增长因素,特别政策、价格和收入需要关注。第三就是现金收入和纯收入的关系状况,曲线怎么变化。

我就讲这些,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07-04-24 16:23:21)
[张晓山]:

刚才宋洪远副主任实际上对我们的研讨会做了总结了。专家们讲得都非常好,而且都没有说虚的话,都讲了实际的问题,各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时间到这里差不多了,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7-04-24 16:23:29)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