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幕后故事
全员上阵值守水压试验场
这是天宫一号发射前一个普通的早晨,但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的工作人员来说,却不同寻常。
一个长达6米的大家伙,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哭一笑,都牵动着人心。这就是“天宫一号”大型密封舱体结构,它散发着金属质感,是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用心打造的作品。
终于,舱体将接受水压考核,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密封性、压强度和焊缝质量。“各岗位人员准备,试验开始”,随着一声令下,空气瞬间凝固,现场变得异常安静,只听得哗哗的流水声和数据更新的嘟嘟声。
静候在旁的人群中,有身怀六甲的准妈妈,有家有幼儿的年轻父母,还有年逾花甲的老工程师。此前,这个“家伙”刚从百米外的厂房转运过来,短短的路程,走了整整5分钟,他们生怕一道浅浅的沟坎,一次小小的剐碰,都会对产品造成致命伤。
“开始加压……”一秒、两秒、三秒,测试数据不断变化;一级、两级、三级,水压持续增加,直至达到第15级,时钟指向了中午12点,午休的铃声回荡在厂区内,而这正是试验最关键时刻,没有人挪步,没有人停下工作。
当最后一滴水流出舱体,安静的试验现场瞬间沸腾,人们握手、拥抱,眼角闪着泪花。晚上7点,厂区逐渐安静,试验人员身穿防水服,腰系安全带,进入庞大的舱体,手把手收取试验设备,直至晚上9点。
第二天清晨,正值周六,奋战一天的工作人员又来到试验现场,舱体在大家小心的护送下,奔赴下一道工序场地。
闷在高温房里研制密封件
“天宫”是未来航天员工作的空间站,在太空高速运转的它,必须确保与飞船对接时的密封效果,保证空间站长期的密封功能。结构密封件,就是内部空气环境和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保护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工作人员介绍,光密封件规格,“天宫一号”就有20多种,大的密封圈有1米多,最小的有十几毫米,有些形状在神舟系列飞船中从未涉及,需重新量身定做。
七八月份,天气异常炎热,而密封材料的试制必须在无尘、洁净的工房内完成,房内不能安装空调,却有160℃高温的硫化机。工作人员挥汗如雨,一边防止烫伤,一边将重达四五百斤的模具来回升温、装料、卸料、起模、出样,反复进行十几次。
“我们生产的试件必须确保一点缺陷都不能有”,有“隋一刀”之称的课题组工艺人员隋琦,是试件整形专家。他拿起一个试件,先要对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进行目测,不能有一丁点杂质,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气泡。
从最初潜心摸索胶料配方研制,到独具匠心设计工装模具,再到巧手慧手加工试件,经课题组的刻苦攻关,密封样件顺利通过高真空、紫外辐照、粒子辐照、原子氧和空间综合环境等试验。